这就是留法历史 : 《留法四十年》丛书巴黎发布会

留法四十年》丛书巴黎发布会

2018年11月17日发言稿
地点 :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
(现场依次发言者:叶非、张存孝、李玲春、封松林、贺毅、曹纬、周志强、罗小平、李晓红、宋立伟、陈洪武、朱元发)

〖法〗郭凝 收集整理



封松林

封松林(协调人,编委,作者)

版这套丛书是留法学人自发的一次行动,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从丛书创意到受颜永平老师和张剑学长《留法学人20年回顾》(《求学心路 • 赤字情怀》)一书的启发,记述留法经历,续写留法历史,体现了留法群体团结、民主、平等的风貌。作为单一国家留学群体广泛动员,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出版记述留学经历和对改革开放的贡献,这是头一份。希望留法学人能够发扬留法群体的传统,做好中法两国交流的桥梁,继续写好留法历史。谢谢!



朱元发

朱元发(编委,作者)

笈法兰西四十年的岁岁月月,饱含着“你我的梦想”,三大卷《留法四十年》丛书满载“你我风彩”。两百多位作者辛勤笔耕,二十八位编委无私的昼夜劳作,蒐集成近千页巨著。丛书叙述的历史跨度和涵盖领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抛砖引玉,继往开来自然是我们二十八位编委的衷心祝愿。



贺毅

贺毅(作者)

先感谢编委会成员们的辛勤付出,使得“留法四十年”这样一套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丛书得以面世。

法28年,对我而言首先是不断求学的过程。这求学之路既在堪称“精英学校” 的法国工程师学院(如ENSAM)和商校(如ESCP)里,也在各个我经历过的工作单位中(公立与私立医院、实验室、企业等)。法国的教育与继续教育体制,使我既完成了从一名骨科医生向生物医学工程师的跨界,又实现了向医疗工业企业管理者的转型,进而获得了医疗工业全产业链综合实践经验。

法28年,对我而言又是不断探索与参与法中乃至欧中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应该说,在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法中及欧中全方位交流合作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些具有东西方双重文化背景的学人身上。前些年,我将一家法国医用包装企业引进中国市场,主持了其中国子公司建设和发展,并以其产品填补了中国高洁净度医用包装空白。我在《留法四十年》撰文简单记录了这个过程。

近几年,在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与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的合作框架下,我和活跃在欧洲多个国家的旅欧华人生命科学专家一道,在国内成功举办四届中欧生命科学论坛,为推动中欧生命科学先进理念和创新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创立了一个小型、专业、务实、精准的服务平台,取得若干令欧中双方满意的实效。

今,我们年轻的跨国专业协会组织——中欧生命科学联盟已经形成一个团结、和谐、高效的团队,承载了中国科协欧洲生命科学海智基地,与国内多个地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尝试新的合作模式,推动中欧生命科学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

法28年,我实现了并在继续实践着“为祖国带回一点儿好东西”的初心。 谢谢大家!



罗小平

罗小平(编委、作者)

感谢主持人给我发言的机会,我想简单讲三点:

先,关于《留法四十年》这部书:作为编委和作者之一,我对书的最终出版感到高兴和自豪。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由于各种因素,包括时间和能力的限制等,各种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作为编委会成员,我们欢迎对本书的各种建议和批评。我觉得批评越多越激烈,说明对本书的关注度越高。

二点,关于学习与知识: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 还有《留法四十年》这部书的很多作者, 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学习、特别是留学法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且,很多人都意识到学无止境。 我本人现在也还在HEC学习金融,就是想通过学习和知识,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希望可能帮助他人改变命运。与大家共勉!

后,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的留法经历,《留法四十年》这部书给我们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保持交往和沟通,一起并肩前行。谢谢!


李玲春

李玲春(作者)

荣幸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留法四十年》的一些感想。这套丛书记录的, 不仅是我们留法40年的求学之路和奋斗轨迹,更多的是这四十年来留法学人的心路历程,是我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悟和诠释,是我们一路走来,且行且歌的赤诚情怀。

此新书发布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几段在书中感人至深的文字,这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珍藏,即使岁月流逝,它们会历久弥醇。

者李炜在《法航班机上的急救》一文中,这样写给他的妈妈:“三十多年前,妈妈的留法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一生。在法国,妈妈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精湛的医术,还发扬了医者仁心的品格,作为她的儿子,我感到无上光荣,妈妈的道义和担当精神也将影响我的余生。”

官豪的《留法日记》中,他这样记录了我们每个留法学人都曾经历过的学友之情:“1989年2月,我们留法十年,我提议聚会,多半同学响应参加。我们包了一座古堡,同学们从巴黎、里尔、马赛等各处赶来。当晚我们围坐在大厅,说了近几年的经历,考虑到我们大部分人工作不久,晚餐比较简单,但配的酒却不简单,如夜丘出产的干白还有佳美干红都是值得品尝的好酒。后来,我们每隔五年、十年举办聚会,形成传统且规模越来越大。2018年大聚,以纪念留法40年,三代人一起相聚,一定很壮观!”

家万里,在困顿时刻,友谊常常是让我们走出阴霾的一缕阳光。作者毛晓楠在《诚挚的友谊》中这样写道:“这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很感谢在异国他乡遇到这么好的老人,从内心感到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只要真诚相待,都会得到诚挚的友谊,这也就是我来法国并且爱上法国的初始理由,也是我毕生把自己和法国联系起来的身体内原始的本能,更能理解海明威所讲的,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以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曹纬

曹纬(协调人,编委,作者)

自己从1989年学成离开教育处,距今30年了。今天回到这里,参加《留法四十年》新书发布会,真是感慨万千。

想过去一年多来,我们编委会的几十位留法同学,同心协力,义务地、自觉自愿地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才智,成功地编辑出版了《留法四十年》,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反响。所获成绩使我们感到自豪,而成书过程更加令人回忆和感动。  我一直在想,我们那个时代的留法同学,不论是留在法国还是回到国内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值得保持和发扬。 个人的才干加上集体的合力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就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一个人,个人的才干和天赋占三分,支撑你的平台起七分作用,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就能够做出更加不凡的事情。

天参加发布会也有一些年轻一代的留学生和学联干部,我自己在留学时代也长期在学联工作。学联是丰富知识、锻炼才干、扩大接触面的好场所和大熔炉,现在的环境和条件远远优于30年前, 希望你们能够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宋立伟

宋立伟(编委、作者)

天来到使馆教育处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也感到很亲切。1993和1994年我在全法中国学联任职时,经常在教育处组织活动,所以对这里很熟悉。今天作为编委之一,在这三分钟时间里,想谈两点想法。

一点是参与编委工作的感受。我全程参与了出书过程,此次编委会是义务工作,编委们在各自单位都身居较高的职位,但在出书工作中,没有人自视清高。另外,整个过程中大家沟通顺畅,有民主,也有集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曾经留法的原因。再有,表现了合作精神,虽然编委中很多人互相认识多年,但是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共事,却发现好多东西是相同或相通的,这也可能与接受过法国教育有关。

二点是展望。前天去法国的Villefranche sur saône参加了在市政厅举办的中国之夜,在现场结识了一位法国朋友,他所表达的对中国的感情让我很受感动。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现在又处于世界新的秩序结点,刚才曹纬等学长也都提到,这套丛书出版后,留法学人可以继续做些事情。我们每位留法学人,都不可避免地被贴上留法的标签,我们需要继续为中法之间各领域的合作做出贡献。

后,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留法学人记录更加精彩的故事。谢谢大家!



张存孝

张存孝(作者)   

非常荣幸今天在教育处和大家一起参加丛书发布会。我是1986年6月赴法留学,现在里昂从事交通规划和管理。

先我要感谢丛书的编委,他们花费了巨大心血,贡献了宝贵时间,做出了惊人的努力,使得《留法四十年》这套丛书得以与大家见面。我要感谢今天举行发布会的组委会,让我们有这一机会相聚,共同度过这个愉快的下午。

怎么也忘不了教育处,我们现在聚会的这个地方。三十二年前就在这同一个地方,一群年轻的中国学生,在吃完一周的Crous食堂后,每个周末都来这儿蹭一顿正宗的中餐,每次都有回家的感觉,特别亲切。我打心底要感谢当年教育处的老师们,他们真是平易近人,虽然三十多年了,但就像是昨天。我也感谢今天教育处的老师们,像当年一样,把教育处大门敞开着,让我们再次回家。很高兴今天在这儿,跟大家济济一堂。都是过来人了,当年的同学,今天的朋友。不管走到哪儿,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碰到了都会拥抱,总有共同话题,吃顿饭,喝杯酒,痛痛快快聊上半天,这是我们这一批人的天性。

间是不饶人的,不少人鬓发开始白了,手脚也慢了,但心依然是顽皮的,年轻的,充满朝气的,碰到了依然会海阔天空,主意层出不穷,这是我们这一批人的天性。今天我们遍布世界,是各行各业的顶梁柱,碰到了依旧是谈当年的Concordia, 当年的Cideaux, 当年的大学城, 当年的Jussieu, 当年的ENS,这些造就了我们这一批人, 我们的心是通的,这是我们这一批人的天性。我相信三十年以后当我们再相聚的时候,仍然如此,依然充满活力,因为这是我们这一批人的天性。

次感谢留法四十年丛书的编委和今天发布会的组委会,谢谢大家!



陈洪武

陈洪武(作者)

谢给我留着这个机会。我看了一下名单,我是多出来的一个。我一个小时前刚下飞机,从机场赶过来。北京发布会我在巴黎没有参加,今天巴黎发布会我特意从北京赶到巴黎。

才我不知道大家讲的是什么,在此我就随意发挥了。我想编委和发言代表基本都是公派留学,我代表自费的一批留学生,1990年来巴黎留学,到现在已经二十八年了。我是承上启下的一届,上有八十年代,下有九十年代、两千年的,包括现在的。留学不容易,教育处我经常来,每星期都来,来理发,现在我头发已经被理完了。艰苦的几年留学让我从学外语到学法律,我本科是北外法文系,现在我是中法两个国家的律师。所以是跨界、跨国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法律文化交流是我的使命。

次我来巴黎有三个使命:第一个使命是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正在实现;第二个使命代理中法之间,也是中欧之间最大的一个诉讼案件。我代理中国公司和法国一家公司打官司,诉讼标的一亿欧元以上。我在法国学了法律,打法国公司,也没有办法。我周一周二都是在做这个事情;第三个使命,对于法语区国家的法律服务,我应邀22号参加施耐德集团组织的法国和非洲法语系国家商务研讨洽谈会,可能会有法语区国家涉及中国、中国涉及法语区国家的法律服务,我可能会参与。这三个使命都源于我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第二大学读了硕士、博士。我在中国也读完了法学博士。两个国家的法学文化促使我继续为法语区国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才我讲到了,下一个十年或二十年,我想我101岁才退休,因为中  国和法国律师没有退休年龄限制。我争取活到101岁以上,这样我有效工作时间还有几十年。我相信我还能看到后辈留法学生你们何去何从,我们的经历大家已经看到了。刚才我们都讲到了老一代留法生,像周总理,凝聚几代人的留法精神,每一代都有不同的特色。像我们八十、九十年代,留法生那种奋斗精神我深有体会。

感谢编委会选择了我两篇文章,感谢郭凝学姐推荐我。这本书要出版我不知道,郭凝学姐问我能不能写篇文章,我一动笔洋洋洒洒两万字,被编辑无情砍掉了五六千字,切成上下篇。大家可能看到的都是骨头,砍掉的都是血和肉。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私下沟通。从字里行间你们能体会到我们八十、九十年代是怎么样留学、怎么样生存的,对下一届可能有借鉴。我不讲很多话,推荐大家多看书,我多工作,就到这。谢谢大家!



周志强

周志强(作者)

先要感谢《留法四十年》编委们的幸勤付出,给留法学人创立一个记录各自留法生活的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在巴黎庆祝《留法四十年》出版发行,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意义更加不同一般。

于1983年公派留法,三十五年过去,有如弹指一挥。当年和全国各地留法学人一百二十余人在教育部官员带领下七月七日乘一架民航专机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从意气风发、勤奋求学的青年,经历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在国内或留在法国,几十年过去,我们两鬓都已泛白。我们的祖国也在这个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我们当时离开时相比,可谓是换了人间。我们每个留法学人都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其实许多国人何尝不是有所同感。正是因为见证或者参与了祖国的巨变,从个人到国家,从一穷二白到初步现代化大国,尽管还有许多问题,困难,不足,在这个时刻我们都会想到和感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后人感觉一些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初来得并非那么简单。时至今日,国内还有些人热衷于研究讨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四十年前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需要何等眼光、智慧和勇气。作为一个平凡的留法学人,虽然长久生活和工作在异国他乡,却是永远的中国心。像所有幼年读过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人,无论今生身在何处,一种永远的忧国忧民之情便总是与身同在。我们不一定是在做惊天立地的事情,既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也没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卑微,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在工作岗位上,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尽全力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每个人的学识,经验,能力,见解和思考在许多细小的层面无疑可以为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祖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是国际国内世人公认的。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制造,文化发展等各方面成就远大于问题和困难。这样的认识应该使政治领导人和国民充满信心,坚持改革开放,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宽松,包容,有活力,有自信,不固守陈规,不断创新的美好国家。



李晓红

李晓红(作者)

三十年的留学生生活和艺术家、学者经历,我们悟出:文化不是对抗的。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文明都各有短长,在交流中补长取段,求得共同发展。

为在海外的中国学者和艺术家,我和我先生都深感这一点。中国和法国都是文化大国,但文化差距很大。对于“我,Je ”来说,对方都是他者。我们很有幸能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这样的环境里,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去与法国文化,即与他国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和而不同。李中耀参与做了近十三年的法国生肖邮票,我们的法国合作团队每年换一个主题,每年都要讨论协商,我们的法国同事、法国邮局集邮公司的同事们很尊重我们的意见和观点,看得出他们对我们文化的热爱(见书中的文章)。我们相信文化的交流是有效的,交流的成果是留得住的。

中国,正如深圳大学刘洪一教授所言,讲故事不能自说自唱,在人类全球现代化的大环境中,中国的故事要讲到国外去。同样的道理,国外对中国发展有利的优秀作品也应该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当今社会需要跨文化的研究,更需要跨文化的合作。文化是为了人类更好地完善自身,更好地发展。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谢帮助过我们的所有朋友和亲人!



 叶非

叶非(编委、作者)

为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席会议2017-2018年度轮值主席, 任期与《留法四十年》撰写编辑出版时间大体重叠,因此我有幸代表联席会议在组稿、撰稿和发行等几个方面参与《留法四十年》工作。

1)组稿。《留法四十年》丛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下卷的重要部分是社团篇。巴黎社团众多,学界、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团体也很多,如何遴选, 是编委会面临的第一道题。经过与几位担任社团负责人的编委多次磋商并报三人协调小组同意,确定把联席会议框架内的12个专业协会加上全法学联共13个团体纳入社团篇的征稿对象。 这样的“标准”未必完美,却能较少引起争议,因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撰稿。“标准”落实后,随之便是第二道题:联席会议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为此,受三人协调小组委托,我代表联席会议特别撰写了《回顾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席会议发展历程》一文,描述作为旅法学界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这一留学人员团体成立背景和发展过程,为社团篇起到引子和开篇作用,联席会议也因此成为社团篇的第14个成员。

3)售书。编委会在负责繁重的文字工作同时,还承担了沉重的销售任务,几乎是 impossible mission(不可行的任务)。2018年6月,在本书即将出版发行前夕,在希尔顿酒店举行的餐会上,提议可以在联席会议框架内由各个团体进行“团购”。在编委们的共同努力协调和宣传下,各专业协会和校友会十分给力,在规定时间内共计采购约350套,起到了添砖加瓦、推波助澜的作用。

十功名俱往矣,八千里路重头越。相信素有敢为天下先历史传统的留法学人,一定会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续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编委会部分成员与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公参杨进

编委会部分成员与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公参杨进(右6)、
 科技公参孙玉明(左6)在丛书发布会合影留念(2018)。


《留法四十年》丛书巴黎发布会

《留法四十年》丛书巴黎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