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法国前辈精英历史回顾展 - 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

中法大学学生1944年在巴黎拍照留念

朱锡侯(前排左起第一位),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同学们在他巴黎寓所,
49 Bv. du Port Royal, 1945510

 

《让历史永远记住他们》

——纪念我们的父辈与里昂中法大学
中法前辈精英历史回顾展

新闻发布会文件
点击下载全文

展览策划及主办人:朱新天 女士

201955日至105

 

本次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由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ASIATICA的创始人和副馆长朱新天女士策划、组织并主办。展览首次收集了41位留法学者的个人资料,讲述了这些前辈精英们的生命轨迹及事迹。无可置疑,这些留法学者是现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医学和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这个展览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留法学者个人为主题所举办的二十世纪初令人瞩目的关于里昂中法大学留法前辈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展览。

北平中法大学创建于1920年。这所大学的法文全称是 Université Franco-Chinoise de Pékin。而中法大学海外部,对外称之为里昂中法大学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则创建于1921年。

这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也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篇章。在这里,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仅培养了未来中国的精英阶层,也编织了中法之间最强大、最重要的文化纽带。

1921至1946年,共有473名中国各学科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被选送到里昂中法大学学习。他们中间有科学家、医学家、神经生理学家、林学家、农学家、地质学家、工程师、文学家、翻译家、音乐家、画家、雕塑家等。

在这473名留法学者当中,有133名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有几位获得双博士学位。这些精英人士学成归国之后,以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他们是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奠基者,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生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进行著不懈的努力,为新中国的教育、科技及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培养了无以计数的人才。

 

里昂中法大学

位于圣伊雷内堡的里昂中法大学大门,朱新天女士拍摄,1987

 

里昂中法大学简史

创建中法大学的最初意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1902年,当时 李煜瀛(李石曾)、张静江、夏坚仲等20余人,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到法国,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活。1903年,吴敬恒(吴稚晖)也由上海赴英国留学。1906年,吴敬恒、李煜瀛、张静江在巴黎组织世界社,从事出版、研究、教育和社会四项事业,以达到“发扬学术、普及文化、改进社会”的理想。

1912年李煜瀛和吴敬恒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19156月,从巴斯德学院毕业的生物学家李煜瀛在巴黎建立了豆腐公司,并从家乡招来工人。他发现这些工人不但不懂法语,很多人甚至连中国字也不认识。于是,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办夜校,教授中法文语言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他发现受过教育的工人,不仅文化知识有所提高,而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对外礼仪的逐渐完善。

1917年李煜瀛应蔡元培之邀回中国担任北大生物系教授。他和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建立了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同时又创设法文预备学校及孔德学校。可以说法文预备学校是中法大学文学院的胚胎,而孔德学校则是中法大学的初等、中等教育的基础。此外,李煜瀛还在高阳县布里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到法国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涯。

1912-1913年间,就有800名中国留学生到法国求学。1919-1920年间,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达1843名。但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经济停滞,给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生活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加之他们来法国之前的文化层次悬殊,故此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真正在法国的大学获得学位,取得成就。

事实上,创建里昂中法大学的谈判和实施是经历了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过程的。为建立里昂中法大学迈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是19199月李煜瀛和保罗儒班(Paul Joubin)校长的会面。当时担任里昂大学区学区长的儒班(P. Joubin),刚从远东调查教育归来,在他的热情推荐下,创建者们经过比较和多方考虑,终于将校址选在里昂。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作为协约国成员,中国政府向法国政府提出退还庚子赔款的要求,被大会接受。当时中国教育界的元老蔡元培、李煜瀛(石曾)、吴敬恒(稚晖)等人建议利用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造中法大学。后经法国教育部同意,中国教育界人士决定在法国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

尽管中法两方都已认为将校址选在里昂是上策,但经过无数考察,未来中法大学海外部的校址却仍无著落。此时,法国国立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Jean Lépine)建议中方不要等法国退还赔款再筹建海外大学。他告知,在里昂的圣·伊雷内山上,有一座弃置的砲台,可作校址。但此砲台属于陆军部管辖,须由陆军部拨归教育部,然后由教育部划与里昂大学,才能作为中法大学校址。其间周折极多,公文辗转,交涉往返,将花费漫长的时间。不如由中方分担一小部分款项得一校舍,办一个雏形,可促成赔款的退还。鉴于里昂是法国的一个大学区,学院较多,可供中国留学生选择分科求学,且里昂物价也比巴黎低,符合中国留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和要求。于是蔡元培报请孙中山批准,将中法大学海外部设在里昂,对外称为里昂中法大学。

19211946年,共有473名中国各学科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被选送到里昂中法大学学习。他们中间有科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神经生理学家、林学家、农学家、文学家、翻译家、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工程师…… 在这473名留法学者当中,有133名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有几位获得双博士学位。这些精英人士学成归国之后,以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他们是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奠基者,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生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进行著不懈的努力,为新中国的教育、科技及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培养了无以计数的人才……他们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传统中国,逐渐建设为一个拥有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中国,他们是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的最早的启动者。在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里,他们每一个都非常优秀,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科技文化艺术之父。

 

历史上的里昂中法大学创始人

中方创始人

 

蔡元培 (字孑民)(1868-1940)

  里昂中法大学中方校长蔡元培是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早在1890年,蔡元培考上了贡生。1904年,他创办了反清组织光复会。1912年,蔡元培被共和国临时总统孙中山任命为教育部长。但是仅仅几个月后,独裁者重新掌权,蔡元培前往欧洲游学。

1916年至1926年,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中国的社会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蔡元培积极参与创立里昂中法大学的工作,后于1935年退休。

 

吴敬恒(字稚晖)(1865—1953)

吴敬恒是一位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与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1905他在伦敦遇到孙中山后,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中国同盟会。

1907年,吴敬恒与张静江、李石曾在巴黎组织世界社,发行《新世纪》刊物,并组织中华印字局,广印书报,宣传新思想。1915年他与李石曾等发起勤工检学运动;1917 年初在《中华新报》开辟“客座谈话”专栏,介绍留学欧洲应具备的知识和外国风俗见闻。

1919 年初吴敬恒与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勤工检学会;1920-1922 年间筹建了里昂中法大学并出任校长;1925年又创办了海外补习学校,为国民党要人子弟出国留学作准备。从1927年起,吴敬恒一直是蒋介石的私人顾问,但是并不想参与政府事务。 1931年,他被任命为制宪代表主席。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搬到了重庆。

1949年吴敬恒前往台湾,后于1953年去世。

 

李煜瀛(字石曾,以李石曾著名)(1881-1973)

  李石曾是中国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

1902年,李石曾随中国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在蒙达尔纪农校学习,毕业后又入巴黎巴斯德学院。在巴斯德学院,他专门研究大豆,成为了训练有素的生物学家。1911年李石曾回到中国,参与成立“留法俭学会”的活动,旨在支持年轻的中国学生到法国,以低廉的费用学习和生活。该会解散后李石曾又于1915成立口号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勤工俭学会”。

次年,他在自己巴黎的工厂为中国工人建立了一所学校。此后,李石曾还参与了法中教育协会(华法教育会)的组织工作,负责推广、组织和资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至19201921年,华法教育会组织的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李石曾指挥华法教育会安排学生入学、在工厂工作和参加法语预备班。

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李石曾出任董事长,蔡元培出任校长。1920年冬,蔡元培、李石曾到达法国,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商议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成立里昂中法大学。

 

褚民谊(字重行)(1884-1946)

褚民谊是中华民国政治家、教育家和外交官。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和元老之一。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他赴日本留学,入日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他随同乡张静江赴法国,途经新加坡时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法国,他和吴敬恒(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共同创设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世界画报》等刊物以宣传革命思想。

1915年起褚民谊在法国与蔡元培、汪精卫组织华法教育会,以支持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学习和工作。1920年(民国九年),他和吴敬恒、李石曾参与创建里昂中法大学。之后褚民谊赴斯特拉斯堡大学习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457月,褚民谊在广东担任省长。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被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逮捕,于1946823日在监狱中被处决。

 

汪兆铭(号精卫)(1883-1944)

汪精卫是国民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国民党的重要成员。21岁时,其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孙中山会面并参与组织同盟会,参加了反对清王朝的革命运动。1910年,汪精卫组织了试图暗杀清朝的摄政王的行动。之后东窗事发,他被监禁但逃过了死刑。在1911年推翻清朝之后,出狱后的汪精卫被视为英雄。

二次革命失败后,汪精卫前往法国,与蔡元培比邻而居,入法国里昂大学攻读社会学。当时中国留法学生多集中在蒙达尔纪城,汪精卫与蔡元培、李石曾热心于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每星期前往讲述中西学术。

19177月,孙中山离开上海开赴广州组织护法运动,命汪精卫回国,汪精卫由法国经英国、芬兰和西伯利亚返国。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负责人。蒋介石是汪精卫的主要竞争对手,掌握了军事方面的权力。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后,汪精卫与日本秘密签署协议,被任命为日本占领地区的国民政府主席。他于1944年在日本病逝。

 

 

里昂中法大学的创始人

法方创始人

 

莫里斯·古恒 Maurice COURANT (1865-1935)

 莫里斯·古恒是一位汉学家,也是东方语言教师。19世纪末,他曾在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担任中文翻译,在法国驻首尔大使馆从事秘书工作, 还担任过外交部长的翻译。他对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文化、文学和历史社会等领域做了许多研究,并有相关著作存世。

 二十世纪初,结束外交任务回到法国后,古恒在里昂大学文学院任中文教授。19201921,古恒参与筹办里昂中法大学各项工作。此后,自19211927年,他担任里昂中法大学的行政负责人和中法大学协会的秘书长,直接负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保障,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

 

爱德华·赫礼欧Édouard HERRIOT (1872-1957)

爱德华·赫礼欧于1893年毕业于高等师范学院文学专业,于1904年完成博士学业。他在1905年当选里昂市市长并担任此一职务直到去世。他还担任过参议员(1912-1919)、并任罗纳大区激进党主席(1919-1940)。

他在第三共和国主持众议院,然后在第四共和国主持国民议会。1946年,爱德华·赫礼欧当选为法兰西院士。

爱德华·赫礼欧是里昂中法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帮助推动里昂市政府同意将伊雷内堡作为校园转给里昂中法大学的决定。

 

保罗·儒班Paul JOUBIN (1862-1941)

保罗·班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外交家。1885年儒班毕业于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与自然科学专业,后于1888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1903年儒班获得法国骑士荣誉勋章。自19061922年,他担任里昂学区的学区长。

1919年儒班参与推动成立日本东京和京东的日法基金会,他也是1920年于北京和上海成立的中法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1919年儒班与李石曾的会面埋下了日后在里昂建立中法大学的伏笔。

 

中法大学学生

19371010日,里昂华侨救国会成立纪念摄影
里昂中法大学的中国学生和旅法华人,在里昂中法大学的礼堂前合影
照片由里昂市立图书馆提供

41位留法前辈的人生轨迹和他们的成就

-           褚民谊 (字重行)- 政治家、教育家和外交官,里昂中法大学创始人之一;

-           孙佩苍 - 教育家、画家,里昂中法大学校长(1930-1933),艺术品收藏家;

-           彭济群 - 政治家、教育家和工程师,里昂中法大学创建的推动者;

-           范任   - 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北京中法大学法语教授;

-           曹新孙 - 著名林学家,农田防护林学科创始人;

-           常书鸿 - 画家,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保护者;

-           范秉哲 - 胸外科医生,云南大学医院院创始人之一;

-           何鲁   - 最先将西方数学引入中国的数学家,现代中国数学的创始人。

-           何衍璿 - 数学家、教育家,现代中国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           金琼英 - 研究员,云南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

-           蓝瑚和李念秀(夫妇)- 蓝瑚 - 外科医生、教育家,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副会长。在1980年代,促成昆明医学院与法国大学之间的交流协议。李念秀 医生、教授,云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主任;

-          李丹,方于(夫妇)-   李丹 - 文学翻译家,与方于一起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音乐老师,在昆明的云南师范学院教授小提琴; 方于 - 翻译家,音乐和歌唱教育家;

-    李枢 - 昆明医科大学创始人之一,云南耳鼻喉科学的先驱;;

-    李治华 - 在法国从事中国文学的翻译,尤其是《红楼梦》; 巴黎第八大学的中文教授;

-    刘崇智 - 心脏外科的先驱, 20世纪80年代,促成昆明医学院与法国大学的交换协议;

-          吕斯百 - 中央国立大学艺术系的画家,教授和院长;

-          潘玉良 - 画家、雕塑家,上海美术学院西洋绘画系主任(1928年),南京中央大学西洋绘画教授(1929年);

-           齐熠 - 化工专家、早期中瑞商贸交流的使者;

-           沈宝基 - 现代中国抽象与超现实主义诗人、教育家、法国文学和诗歌翻译家;

-           石毓澍 - 心脏病学家,天津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研究所创始人兼名誉所长;

-           王静远-中国最早的妇女雕塑家之一,杭州国立美术学院雕塑教授(1928-1930),北京国立美术学院雕塑教授(1931-1945);

-           王绍曾 - 中国航空教学的先驱,云南大学航空学院航空教学创始人(1945-195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始人之一;

-           王士魁 - 数学博士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云南大学教授和理学院院长(1948-1957)云南省凤凰山天文台创始人。

-            王振基 - 外交家、翻译家,联合国万国邮联杂志刊物译审;

-           卫念祖 - 数学家,云南大学数学系教授,数学系主任;

-      吴尚时,李慰慈(夫妇)- 吴尚时- 中国地理研究先驱,中山大学地理学教授; 李慰慈 - 中国杨润馀美学和艺术史研究的先驱,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历史与艺术史教授;

-           夏敬农,杨润馀(夫妇)-夏敬农 - 物理学家,中国物理协会创始人之一,安徽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杨润馀- 中国妇女杂志第一位女主编(1928-1931年),翻译家兼小说家,武汉大学法语语言文学教授(1946-1949),中山大学教授;

-             徐仲年(曾用名徐颂年)- 文学家、翻译家,致力于法国和中国文学研究、交流和翻译,中央大学法语教授、上海震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现上海外国语大学)(1956-1976;

-             姚碧澄,黄绮文(夫妇- 姚碧澄 - 医学博士,医生、教育家和研究员,中国医学现代化的推动者,致力于医院、医学院的建设; 黄绮文 - 生物学学者,中山大学生物学教授;

-           张蓬羽 -儿科医生,现代医学理论教授昆明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           张瑞纶 -自然科学博士(生物化学),云南昆明理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           赵崇汉 - 法学博士、教授,云南大学法学系主任(1945-1953),重庆西南政法学院(1953-1982);

-            赵雁来 - 物理学博士,云南大学物理化学系教授,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            周轻鼎 - 雕塑家,现代中国动物雕塑创始人,杭州国立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       朱锡侯 - 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双博士,神经生理学 、心理学和美学教授,昆明医学院的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生理科学与中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昆明医科大学创始人之一,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创始人;

-   朱彥成 - 自然科学博士,北京中法大学生物系教授,昆明植物研究所创始人,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主任。

 

朱新天女士简介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杭州。
原浙江杭州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教师,教授《摄影理论及摄影艺术》
与《文物、考古摄影》《档案摄影》等课程;
考古学家;印度学家;画家;摄影家;
法国索邦大学(
LA SORBONNE)远东艺术与考古学国家博士;
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
ASIATICA创始人之一,副馆长,研究员;
印度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ASIATICA
电话
 : +33 (0)559227878
Email: asiatica@wanadoo.fr
地址
: 1 rue Guy Petit, 64200 Biarr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