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天—巴黎封城第八周
作者 崔丽军
从今天开始,开始了“隔离”第八周。
如果一切按政府预定计划,这将是巴黎“禁足”的最后一周。
近50天过去了,突然发现,生活其实可以非常简单,那些奢侈消费,那些娱乐动作,那些社交行为,…,都是这个社会极其冗余的花哨动作。
疫情抽象了这个世界,也简化了这个社会。
5月4日,周一。
每天继续我的绘画修行,已成习惯。。
虽然“闭门”自己不能左右,但“艺术修行”是自己决定,凡是自己能左右的事,应该说到做到。
最让我欣慰的是,并非刻意开始的绘画,竟能陪伴那么多朋友渡过“闭门”的寂寞;
而朋友们的分享,也陪伴我渡过了“修行”的50多天。乐莫大焉!
曾有人说:上帝发现人类太孤单,所以创造了“爱情”。
疫情中,上帝又发现人类太寂寞,所以创造了“陪伴”。
“陪伴”万岁!
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八天
《一日一画》,《敦煌系列》(48)
思维菩萨,第57窟,初唐。
今天画的思维菩萨,属初唐壁画。
菩萨头部冠飾十分华丽。即有西域影响,也见大唐气度。脸部色彩没有全变,仍可见原来的妩媚。
特别注意的,是那十分精致的“小胡子”,很酷,很帅,有木有?🤭
记得上次画“观音菩萨”时,曾经谈到佛教初期的“菩萨”,多是“男身女像”,今天特选这位长胡须的“菩萨”,看看唐代“雌雄同体”的菩萨是什么样子。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在唐代之前菩萨多属男相。
菩萨成为“女像”,起自武则天时期,她宣称自己称帝合天意。在《宝雨经》中,借佛之口说,你在中国“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自此,菩萨渐为女身。到宋、元时,已没有了长胡子的菩萨。
敦煌唐代壁画中,许多即使长胡子的男性菩萨,发型也多采用女子的发型变化,颇显雍容华丽之风。这是因为,唐代菩萨的原型大多来自于宫廷仕女,有“菩萨如宫娃”之说。
现在时尚界也经常用这样的“混搭”搏眼球,其实中国古人早已有之,而且更有风采。是也不是?🌹🌹🌹
—崔丽军,220、05,、04,巴黎。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网上大家开始“晒青春”,朋友圈中看到,各种“青春”,五彩缤纷,虽有点怀旧,但英雄气概犹在,旧友新朋,一呼百应,不胜快乐!
我的“青春”有点特殊性,索性“青春“前,“青春”后一起写,给自己做个简短的“总结”吧。(也给后代们个交代)
我
我生在战争年代,出生时,父亲在前线。据他后来说,当他知道我出生的消息时 ,很高兴,想了许久,最后决定给我起名叫“丽军”:“丽”是因为我是个女孩,也因为我伯父的女儿叫“丽萍”,按中国人习惯,家里孩子的名字,同辈总有一个字相同。“军”是因为我生在军中…。
正当这个名字出现在他脑海,一颗炸弹落下,他坐的吉普车前挡风板被突然落下的电线橫腰切断,如果没有这个挡风板,被切的将是他的“脑袋”。…爸爸后来经常说,好悬!这个名字差一点就“牺牲”了。(你看,人生就是这么多的“偶然”,如果真那样,世界上就不会有“崔丽军”,我将頂着另一个名字存活在世。)
妈妈告诉我,我出生在与东北接壤的内蒙古热河,(所以我的护照上出生地是“内蒙古”,别人经常以为我是“蒙古人”)。
生我时难产。幸亏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德国医生米勒帮助接生(他后来是宋庆龄的保健大夫)。
妈妈说,老米勒爱开玩笑,说妈妈是:“肚子比人先进门。”妈妈反嘲他:“鼻子比人先进门。”
那时当地闹灾,妈妈因为营养不良,没有奶,是米勒教妈妈,用土豆磨成面,过滤成细淀粉,然后煮成糊糊喂我。…
米勒是犹太人,吃过苦,知道怎么在困境中生存。
奇怪的是,我后来一直爱吃土豆,被家里人笑为“吃土豆长大的脑袋”~就是那时落下的“话柄”。
生弟弟时,正好“北平解放”。妈妈住进了天津的医院,因为情况太危险,当时的天津的著名妇产科专家同意亲自为她接生。
原定1949年10月1日刨腹产,但因10月一日的开国大典,这位医生和我父亲都是观礼代表,不得不把手术日期推迟到10月3日。
爸爸后来告诉我,他当时是带着一个背包去的医院,里面是仅有的一套新军装,是准备的“装裹”(为死者准备的衣服)。
手术之前,家属必须签字,医生问:万一出现意外,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爸爸回答“保大人”,妈妈回答“保孩子”。
所幸,最后大人和孩子都保住了,但妈妈的身体彻底“垮”了。妈妈把她的生命给了弟弟。
妈妈47岁就去世了。
我记忆中,妈妈经常住院。但真正她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却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的乐观和坚强。只要她在,我们家里从来都是充满笑声~尤其是在文革最艰难的时候。
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和弟弟都在长身体,吃的多,家里粮票不够吃,妈妈常带着我到旁边的“徐汇区工人体育馆”大操场上摘野菜,包野菜包子。(跟着妈妈,我认识了许多可以吃的野菜,树叶。)
家里粮食第一保证爸爸,他要上班。第二紧着弟弟和我。记得一次她晕倒被送到医院抢救,结果医生告诉我们,她是饿的。
文革中,爸爸关在“牛棚”,后来又在“改造劳动”中,被卡车压断三根肋骨…”。
爸爸的工资全扣了,家里经济很拮据,但物质生活的艰难,还不是最难熬的,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侮辱和打击,“黑白颠倒”的政治疯狂,使我们这些原来在“不知人事”的孩子,一下子掉到了“地狱”。
感谢妈妈,在那个时刻,身患重病的她从没有愁眉苦脸过,她躺在床上,却总能开着各种玩笑,让家里欢乐起来。
她让我和弟弟每天菜市场结束时,去捡剩下不要的菜皮,回来照样做一顿饭。
她把许多像我们一样失落的孩子们都收罗到家,管吃管喝。…一直到好久以后,那些上山下乡的孩子们回上海,不回家,先要来看“张阿姨”。
爸爸后来一直说,要不是妈妈的坚强和乐观,他也许是活不过“文革”的。
文革结束后,爸爸调回北京,我也因为腿伤从内蒙兵团回到北京。后来上了大学。
但就在我大学一年级时,妈妈去世了。
她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帮全家挺过了最艰难的八年文革,当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她心力衰竭,去了。
~还不到50岁。
妈妈去世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失去”。
人突然“空”了,陷入一种“茫然”,那种悲伤不是眼泪能表达的,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痛”,一种从心底里抽着的痛。
吃不下,睡不着,一闭眼,就是妈妈的面容…。
高度的神经衰弱,使我血压降到只有40~60,大学上课时,常常晕倒,爸爸担心我会活不下去,学校让我休学了一年。
感谢爸爸的一个老战友,把我接到他们家,和她的三个女儿一起,叔叔阿姨对我非常好,又换了环境,才慢慢地缓过来,活下来了。但那“痛”一直被藏在深处。
自从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明白了,那时我的“痛”,其实是悔恨:
~后悔从小我的“反叛”,让妈妈操心;
~恨经常的“自以为是”,让妈妈伤心;
~恨身在福中不知福,辜负了妈妈的苦心;
~后悔刚刚有点懂事了,妈妈却已经耗尽了她的生命~再也见不到她啦!
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悔”,
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这个“痛”我记了好多年,直到父亲的晚年。
青春
大家都在呼唤“青春”,回忆“青春”,我的青春,挥洒在“广阔天地”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看来我跟内蒙古有“缘”。
苦吗?苦!特苦!
但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几乎记不得那些苦,现在能记下来的,到是当年一堆年轻人的快活,恶作剧,笑话…,所谓“少年不知愁”吧!
我们一群上海的青年学生,从大城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第一眼看到的,是已经枯黄的茫茫荒原上,立着的几根发锈的铁杆。~那将是我们的“家”。
内蒙古的大风沙,刮起来昏天黑地,早上醒来,被子上厚厚一层土。…那可是真正的“吃土”。🤪
兵团实行准军事化,供给制。我们一身旧军装。冬天天太冷了!顶不住,我跟当地老乡买了件“羊皮大敞”,用根绳子腰间一扎,跟“座山雕”差不多,放在今天,绝对“惊俗”。
人们经常好奇,问我怎么“保养”,用什么化妆品,实话说,那时的化妆品最好的是上海产的“百雀羚”雪花膏。我们更习惯的是“噶喇油”,就是装在厚贝壳里的凡士林,冻裂的手,擦上特有效。又便宜、又实用。
我们的物质生活很艰苦,太饿了的时候,会晚上到食堂偷吃的,把粉丝包回来烧着吃。第二天,就被司务长顺着地上撒下的粉丝渣,抓了个正着。
曾在“拉练”时路过农村的鱼塘,发现水面漂满了鱼,馋的我们,捞了鱼,借了村里烧猪食的大锅,把全排发的一点油(我是排长,能做主,嘿嘿。),统统放进去,…流着口水等,没想到一股臭气从锅里冲出来!…狼狈逃散后,才明白,那鱼是冻死的,解冻漂上来,里面早已经烂臭了。
~后来几天都是“清水煮白菜”。😰
无论什么时候的年轻人,都有点“不作不死”精神,我带队,有桥不走,非拉着树枝悠“过河”,再从墙上翻过去。结果有个外号叫“兔子”的女生,因为不敢放手,又被悠回河中间,掉下去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但让大家震撼的是,她紧闭双眼,大喊“*****!”~终于说服她睁开眼睛,才看见,水只到她小腿肚…。
~此事成了典故,一想就乐。
晚上拉练,从前面往后传口信,但谁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阴差阳错:“前面发现一个村”,传到第10个人时,已经变成“前面发现一条狗”。~我们笑成一团。
当年只能演“样板戏”,笑话更多。
后台的剧务操作錯误,使座山雕一枪,就先把“威虎厅”所有的灯都打灭了,杨子荣只能硬着头皮再开枪,又把所有的灯都“点”亮了~全场都呆了!
拉练到达一个村,村民欢迎我们,高唱“解放军,倒栽葱…”,愕然?后来才明白,内蒙当地的山西口音,
“倒栽葱”~“到咱村”也。
“白毛女”中的主角“大春”,也成了“大葱”…🤭
……还有好多这样的笑话,我每想起,还能笑出声来!
~这就是我的“青春”岁月,快乐并痛苦着。
扯这些,是想说,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有苦有甜。
艰苦的时候,不见得没有乐趣;
享福的时候,不见得没有烦恼。
就看你往哪儿看。
不知为什么,当年许多很小的事,有趣的人,我记住了,津津乐道。
而那些慷慨激昂,誓师大会,伟大决策…,包括苦难,委屈,伤痛,甚至伤害过我的人…,只要过去了,我的大脑会自动“清零”,忘的干干净净!
~不然,活的多累啊!
人说:你的脸上,写着你走过的路,
我说:你的脸上,写着你的人生观。
一直喜欢一句话:
没经历人生,何谈“人生观”?
没见过世界,哪来“世界观”?
前半辈子所有人生,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都告诉我一句话:拼搏!
~不拼搏也走不到今天。
鸡毛蒜皮的事不要在乎,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
那一步步的艰辛,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每个“风光”的背后,自有其奋斗的艰辛。
“天上掉馅饼”的几率是不多的!
如果说前半辈子经历的人生,让我有了自己的“人生观”。
那么后半辈子的人生,可能就是让我真正有了“世界观”。
西方的墓志铭上最常见的铭文是:
“自由”,“悔恨”。
~我不想留下遗憾。
来日并不方长,不抓紧时间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后青春”时代,是“在路上”走出来的“世界观”。
“在路上”
人们说: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深以为然。
退休后,曾有美国机构高价聘请曾在欧共体任职的先生做顾问,征求我意见,我的回答是:“60岁之后,钱与生命相比,生命更珍贵,应该把最后的时间留给自己”。先生赞同。
自此,我们达成共识,趁身体健康,把一切都放在第二位,去“看世界”。
先走那些最难最艰苦的“远方”。
就这样,走的越来越远,走遍了七大洲,五大洋,…差不多整个世界。
在路上,我重回“青春”!
我们的部分游记。
法文,英文,中文,~混搭。
各人有自己的视角,挺有意思。
有人说:最可怕的世界观,是没有见过世界的世界观。
最可悲的人,是“背着井”的青蛙。
走出“井底”,看看世界,你会忘记年龄,忘记渺小的个人,与天地共存。
照片本身就是个记录,
但它帮你留住了记忆,
它告诉你一句话:
这世界 我来过,我见了。
我能做到,你们也一定能做到
~只要你愿意。
是的,老天也许对我额外恩宠,年过七旬,也从不特殊保养美容,…但至今我感觉良好,没有一丝皱纹…,最重要的是,身轻体健,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说走就走,去哪儿都行!(唯有膝盖是硬伤,得小心保护。)
唯一的“麻烦”是,曾为了“岁数与本人不附”,被中国边防“扣”住审查了半个钟头,郁闷至今!现在接受教训,为了证明“我”是我,出行必须带上护照再加身份证。
很多人问我“保鲜”秘诀,还真没有。
认真再想想,除了感谢“爹妈”之外,可能还有以下几条,仅供参考吧:
1,天然~别做“温室里的花朵”,靠“面模”活着不能持久,也不舒服。
尽量少用化妆品~化学的东西都毁容。
2,快乐~心理作用非常重要!
我的座右铭是:“当你决定要快乐的时候,你就是不可战胜的。”
4,锻炼~凡是强度过激而不可持久(到50岁以后)的体能训练,适可而止,否则之后的反弹会后患无穷。
5,节制~吃胖再减肥,30岁以前还行,过了这个阶段,会一“瘦”老十岁。
6,远离“负能量”~当然,何为正、负,各人理解不一,以自己“受用”为准吧。
我不怕老,什么事都一分为二,老有老的好处,
首先,“焦虑”少了,与世无争。
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
可以风轻云淡的说句:
“天凉好个秋”,是吧?~哈哈!😇
最后想说,我喜欢这句话:
岁月不饶人,我们也不能轻饶岁月!
✌😄
几十年过去,年龄上的“青春”已然不在,
回首往事,再问自己一次,
“青春”是什么?
正好看到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短文~《青春》。它曾经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作为座右铭。
今天,索性就记录几段他的话以自勉吧: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愿我们“青春”永在!
回到现实,
法国今天住院人数25548,减少267。
重症病人3696,减少123,
死亡总数25201,增加 306,
治愈51371。
法国🇫🇷的疫情继续向好。“解禁”有希望。
5月5日,周二。
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九天
《一日一画》,《巴黎系列》(49)
蒙索公园Parc Monceau
这座美丽的风景园林园林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南部(DeCourcelles林荫大道,75008,)离凯旋门不远。
1770年,沙特尔公爵邀请园艺师路易·卡罗日设计并建造了这个园林。巴黎市中心的一处美丽而优雅的贵族公园。周围从17世纪以来巴黎的高档住宅区,各色风格的建筑物像是个“博物馆”。据说当年公园主大道上,是巴黎高级“交际花”们争奇斗艳的“丁字台”。
此后,园林数易其手,直到1860年,在乔治·霍斯曼的推动下,它成为了一座公共园林,直到现在都免费。
我很喜欢这个公园的宁静,虽然面积在巴黎的公园中不是最大,但里面有各种不同景区,而且不是法式花园的平面图案一览无余。公园里曲径通幽,鲜花盛开,即有古罗马式的环廊,也有中国式的“小桥流水”,还有英式花园的山坡树林…,很有点东方园林的风韵。
春天下午,拿一本书,在公园选个好地方,静静的看看书,观观景,也是今天很让人怀念的事…。🌿🍀🌺🌷🎋
—崔丽军,2020、05、05,巴黎。
法国今天住院病人总数24775,减少773,
重症病人总数3430,减少266人,
死亡总数25531,增加330人,
治愈总数52736。
欧洲整体疫情放缓,各国准备重开。
但强调必须戴口罩,否则面临巨额罚款。
引人注目的是:
比利时一个只有1千1百万人的小国,(是法国的1/6),死亡人数超过8000人,(超过法国2倍)成为欧洲最严重的疫情国家之一,非常令人震惊。
生活、技术水准都很高的欧洲,这次在疫情中死亡率如此之高,真得好好总结一下教训。
目前各国确诊人数里的死亡率,
比利时为15.7%;
英国为15.4%;
法国为14.7%;
意大利13.7%;
美国为5.8%。
其实各国统计,好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不管怎么样,这次疫情,死亡惨重。
今天二件大事:
1,欧盟募捐抗疫, 世界各国都有支援,法国🇫🇷出资5亿欧元。
唯美国🇺🇸缺席。
看来这个“世界领袖”的位子,川普并不感兴趣。
2,自从发现法国🇫🇷的“0”号病人出现在12月27日以来,法国电视台开始大量报道。
病毒结的“瓜”被越来越多的挖掘出来,看来“顺藤摸瓜”将是下一部连续剧的“看点”啦!
但随着“解禁”日期的临近,人们开始焦躁不安起来,即有能“解禁”的兴奋,也有“解禁”后的担忧。千忧万忧一句话,怕万一放开,如果再出现“第二次反复”,将会前功尽弃。
~可见,人最难熬的,常常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而是“纠结”。
真的“尘埃落定”,人反而倒是“踏实了”。
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必要把这个世界和自己看得太悲观,我们应该对别人和自己都有点信心,充满希望。
而且说到底,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最后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自己做好防护,也就将病毒御之门外了。
当然,病毒就像人性的阴暗一样,一定会在四面八方幽暗之处存在着,以前可怕,是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
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楚了它的“手段”以后,人人都提高警惕,加强防护,我看是好事。
55天前,满大街欢天喜地“裸奔”的欧洲人,着实让人担忧。🏃🚶
55天后,满大街的“口罩😷”,我反倒觉得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放心。嘿嘿!🤪
网上说,各国都在加快研制疫苗和药物的消息,但世界著名专家却都在提醒大家,疫苗的研制,必须遵从严格的实验程序,最快也要12~18个月,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之前,大家绝不能掉以轻心。
5月6日,周三。
今天是“闭门”整整50天了。
疫情闭门修行第五十天。
《一日一画》,《巴黎系列》(50)
蒙马特高地画家广场。
圣心大教堂位于蒙马特高地的制高点上,大半个巴黎清楚可见。教堂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颇具东方情调。
教堂后面画家广场的历史比起那教堂来,历史要久远。二三百年前,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都想到这里淘金,很多著名的画家当年都曾经在这个画家广场作过画,广场几乎见证了整个法国绘画艺术的近代史。
画家广场的四周全是餐馆酒馆,很多人走累了,就坐在四周围,边休息喝饮料,边看风景。广场上,音乐声,笑闹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疫情前,每次到蒙马特高地,总会到这里看看,五光十色的画作,各具风采的巴黎风光,滑稽而又传神的幽默漫画像…,你能在那里见到所有你想看到的“巴黎特色”。
见到朋友圈中发的照片,疫情中的蒙马特“画家广场“空了,几分冷清,几分陌生,……决定把它画下来,留个纪念吧!🎨
又:
今天是疫情闭门第五十天,似乎有点纪念意义。离解禁的日子(5月11日)还有5天,我还有画最后的5幅画。不知为何,还真有点留恋,…。
所以决定,把最后的五幅画,都献给巴黎吧,~为我深爱的巴黎,也为答谢一直支持我的那么多热爱巴黎的朋友!🌹🌹🌹🤗
—崔丽军,2020、05、06。巴黎。
今天终于收到政府的口罩😷啦。
布的,需要先用60℃的水洗。然后可以戴30次。
法国今天住院病人总数23983减少792,
重症病人总数3147减少283,
死亡总数25809增加278,
治愈总数53972
但总的疫情,还是向好。
今天中午,法国🇫🇷电视二台(国家台),在中午的黄金时间电视新闻中,第一时间播放了关于新冠病毒追溯时间的又一新情况。
这么认真详细的报道病毒来源,在法国电视台是不多见的,特记录下来。
法国🇫🇷电视二台的报道如下:
去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世界军运会”。
法国🇫🇷派了代表队参加。
法国🇫🇷女运动员ELODIE CLOUVE参加了运动会,并获得奖牌。
但返回法国🇫🇷后,这个女运动员就开始发烧,无力,咳嗽…,据说不止她一个,还有其他人,也出现同样症状。今天看来,很可能是感染了病毒。
法国🇫🇷电视台指出,美国🇺🇸也派出代表队。
而后来的中方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公开怀疑是美国代表队把病毒带到武汉。
同样的症状也出现在美国🇺🇸女运动员身上。
而她在返回美国🇺🇸后,受到很大的压力和排斥,精神崩溃。
她收到许多人发来的推特,恐吓咒骂。
法国🇫🇷电视台提出,所有这些原来被忽视的案例,现在都应该重新检查。
再考虑到前几天法国🇫🇷发现了12月27日的第一个“0”号感染者,说明病毒在欧美出现,肯定早在武汉爆发疫情之前。
到底是怎么回事?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案情越来越扑朔迷离啦!
5月7日,周四。
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五十二天。
《一日一画》,《巴黎系列》(52)
卢森堡公园(法语:Jardin du Luxembourg)位于巴黎第六区,巴黎的中心。1612年亨利四世被刺后,由来自佛罗伦萨的皇后玛丽·德·美第奇建成。当年皇帝的别宫卢森堡宫(Palais du Luxembourg),在大革命期间曾作为监狱,今天是参议院所在地。
卢森堡公园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公园(224,500平方米),也是一座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公园,有巨大的梧桐大道与花园、喷泉,音乐亭,中央水池和花坛。
公园向四面八方敞开,可以通向巴黎的各个方向。园中的道路是平直的,树冠很高,增加了视觉的通透性,
巨大的林荫树下,有许多思想家、诗人的半身塑像与纪念碑,以及许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雕像。
公园内永远散放着许多绿色的铁椅。可以自由使用。悠闲的巴黎人在这里聊天,晒太阳、玩传统的滚球游戏,大学生们在美第奇喷泉边看书,谈情说爱。孩子们在喷泉水池中玩小船…。
这里是巴黎人的最爱,是闹市中的一股清流,是巴黎一百多年几乎不变的美丽。
今天画的是公园内的雕像和铁椅,是卢森堡公园的特色。也是最喜欢选择的地方。树荫下,微风吹过,带来阳光的味道,和远处的花香…。
铁椅应该还在,等着你我吧?🌴☀️
—崔丽军,2020,05、06,巴黎。
疫情中,很多平日习以为常的事,现在因为得不到,而突然变得珍贵起来,甚至让人开始怀念,那种安详,轻松、自由的日子,都让人想到一个词~“幸福”。
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什么是“幸福”,人们常常回答是“快乐”。
其实“快乐”并不等于“幸福”,因为“快乐”只能是一时的,而“幸福”则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是平和而自信的,是长久的。
年轻时,特别爱讨论“幸福”,一点点挫折,都会感到“不幸福”。其实现在看,那不过是因为心灵内部的无助感,是因为随波逐流,对前程的不确定感,才使自己陷于一种心理上的不安。
但怎么能使自己幸福呢?
又有人说:人的修养、品格、欲望,决定了人的快乐、痛苦。
我倒是觉得: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纠缠于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无疑是“自寻烦恼”。
有烦恼就很难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第一步,就是“减载”,佛学叫“放下”。
或者说:
~“幸福”首先是拯救自己。
记得有文章说:在伦敦西敏寺有一块墓碑,上面是一位当年的名人留下的“遗言”,大概意思如下:
年轻时,我胸怀大志,想着要改变世界,但后来发现,我做不到;
后来又想掌握国家命运,几经折腾之后,才明白,国家命运我也改变不了。
慢慢地,我发现,甚至在自己家里,我也难以做主。
…现在,到了人生的终点,我终于明白:
人能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过”好。
如果生命能重新来过,我愿意把程序倒过来:
年轻时,首先过好自己;
成年后,对一个家负起责任;
如果有能力,我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
最后,也许我一生的努力,还能为世界做出点改变…。
~这不就是中国古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
古今中外,“明白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看来只要顺序对了,想要得到“幸福”并不难:首先让自己幸福,然后才能给别人和世界带来快乐和幸福。
法国🇫🇷的疫情在4月8日达到峰值 7148人,到今天重症人数已经近一个月连续下降,今天的重症为3147人,降了一半。
法国今天住院病人总数23208,减少775,重症病人2961,减少186,
死亡总数25987,增加178,
治愈55027。
但仔细看,似乎重症减少的人数,正好是死亡增加的人数啊。
但总住院人数减少了,还是好事。
今天210个国家出现新冠病毒。全世界380万病例,死亡超过26万。
英国🇬🇧已经3万多人死亡,超过意大利🇮🇹,成为欧洲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关于病毒来源的争论,又听到来自美国内部的声音。
美国顶级传染病学专家安东尼·福奇指出:病毒不是人为制造,更不是来自中国的试验室。
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声明,病毒来自自然,没有证据来自研究所。
今天,蓬佩奥国务卿也改口了:我们不确定病毒是来自实验室。
~“剧情反转”?拭目以待吧。
5月8日,周五。
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五十三天
《一日一画》,《巴黎系列》(53)
巴黎塞纳河的左岸的“花神”咖啡馆
“花神”咖啡馆,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闻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毕加索、萨特、布雷东,甚至前苏联的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
咖啡馆与文学渊源颇深,听说还有自己的文学奖学金,并且在二楼上为得奖者保留专用座位一年。咖啡馆内还将永远陈列一只刻有得奖者名字的咖啡杯。
咖啡是巴黎人的另一个“情人”,不论穷富,都爱到咖啡馆,一杯咖啡,能从中午喝到下午。咖啡馆的小哥也习惯了,随你便。😜
巴黎的咖啡馆无计其数,喝好咖啡并不非得去“花神”。但花神名气大,而且里面的“热巧克力”特别好喝。又浓又甜。法国🇫🇷的好热巧克力,是用真正的巧克力块融化在牛奶中的,很浓,通常送上来时伴一杯水,你喝几口巧克力后,最好抿一口水,清清口,恢复味觉,再接着喝巧克力…,这样不至于被浓浓的巧克力“齁”住,失去了味觉。
喜欢这个“花神”的门面,典型的巴黎风情。所以还是选了它,作为代表吧!
……
马上要解禁了,但去咖啡馆可能还得等一等,没关系,来日方长。希望不久以后,我们还能相约“咖啡馆☕️”。🌹🌹🌹
—崔丽军,2020,05、08,巴黎。
朋友说:你笔下的巴黎,老是那么“美丽浪漫”。
我想:这可能就是“距离产生美”吧!
平时经常“走过路过的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常常会被“熟视无睹”。
疫情中,突然被“封”的景色,亲人,朋友,见不到了,你会不由自主的开始回忆,留恋,想念,~正如我的画:
疫情过后,我想最实际的改变应该是,好好去补上那些“忽视”了的亲人,朋友。
好好用不同的视觉,重新去看看美丽的世界,花朵,天空,绿地… 和巴黎!
La vie est belle!且行且珍惜!
今天是二战欧洲胜利日。
法国🇫🇷朋友发给我这张照片,挺有意思。
75年过去,世界进步了吗?
这次疫情,欧洲各国都说,自己经历了比二战更严酷的考验。
但二战后,世界接受了教训,放弃了仇恨,迎来了和平和发展。
这次疫情之后,世界会走向哪里呢?!
5月9日,周六。
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五十四天。
《一日一画》《巴黎系列》(54)
“向伏尔泰(Voltaire)致敬”
伏尔泰~启蒙运动(Lumières)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
启蒙运动是现代化的开端。它是人类认识自己,向神权和王权宣战。用理性主义驱散蒙昧。
启蒙运动从法国起,发展到英国、德国…及整个欧洲,但在法国最彻底,批判性最强。
伏尔泰提出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的主张,传遍全世界。
伏尔泰死后,享尽哀荣,他的棺木放在巴黎先贤祠最显眼的地方,
棺木上镌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画伏尔泰,是愿意在“艺术修行”的最后时刻,表达对法国🇫🇷文化先驱们的敬意。但要画的像并不容易,几经修正,成为现在极简的素描,只突出伏尔泰老年后的睿智,沉稳和执着。
画成后,曾不具名发给法国朋友们,能被他们一眼认出,我很高兴。才敢与大家分享,不成敬意。🙏😊🌹
—崔丽军,2020、05、09,巴黎。
我敬佩法兰西的先哲们,
~首先敬佩他们的勇气,敢向神权君权挑战;让“人权”首次站立于世。
~敬佩他们的睿智,能从那千年的习以为常中,不但发现人类社会的不公,而且能说清楚为什么不公。自此,“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我们今天能享受的所有的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都受益于他们。
~敬佩他们的多学,不是“烧杀抢掠”的“山大王”,而是通晓人文地理,以理性反愚昧,使人类的思想“解放”,躍上新世纪。
~最敬佩的,是他们的坚定与执着,为了不含私利的“公正”,他们能舍去自己的一切,拼搏到底。
……
常想,他们是无神论者,但他们的“信仰”,似乎更清醒,更坚定,更无畏,为什么?
什么是“信仰”,是头上有上帝?还是头上有真理?!
想起康德的墓志铭:
“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
头顶之天上繁星,
心中之道德律令。”
我想,康德回答了什么是“无神论者”的“信仰”。
“良心~就是我们自己意识到,内心法庭的存在。”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信念”?
我始终认为,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我所持有的信念和原则,是不应该为外界的“利益”左右的~如同“信仰”。
法国今天住院病人22614,减少 110,
重症病人2812,减少56,
死亡26310,增加80,
治愈56038,
新增加病人265
继报道法国“零号病人”出现于去年11月27日之后,
法国🇫🇷电视台今天又报道:
11月16日,在法国科尔马Albert Schweitzer医院发现另一个更早的“0号病人”。
Schmitt医生一直在对11月1日至4月30日之间进行的2456台胸部扫描仪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图像,综合所有原因:心脏,肺,创伤,肿瘤病理。表明以下结果:
- 中心于去年11月16日记录了第一个新冠病例;
- 直到2月底,病理学进展非常缓慢;
- 随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2020年3月31日达到峰值。
因此又被提出的,是去年武汉军运会后,美国🇺🇸,法国🇫🇷都有多人出现疫情。
随着对疫情的追查深入,看来病毒的来龙去脉还真不简单呢!
美国🇺🇸新泽西州一市长,也因为无意中发现陈旧性抗体,而被怀疑从去年11月份,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目前所有证据表示,新冠病毒在欧美的出现,早于武汉疫情的爆发。
世界上也不平静。
俄罗斯总理被证实新冠病毒阳性,
川普的贴身侍卫也被发现“阳性”;
5月10日,周日。
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五十五天。
《一日一画》,《巴黎系列》(55)
”肖邦墓”
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的墓,坐落在巴黎拉雪兹公墓的一个小山坡上。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那是人们对天才大师的惋惜和哀悼。
肖邦21岁时,来到巴黎。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法国人的高傲、细腻、典雅,和波兰人的淳朴、热情、纯真,成就了肖邦的音乐风格。
肖邦因“肺结核”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9岁。他与比他大6岁的女作家乔治.桑的爱情故事,以及他那才华横溢的钢琴鸣奏曲,一齐流传下来,成了巴黎的又一个传奇。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的心脏被送回华沙,安葬在故土。而肖邦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
肖邦的墓前,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一年四季鲜花怒放,肖邦和他的音乐🎶永生,他永远是年轻的“钢琴诗人”!
喜欢肖邦的奏鸣曲,也喜欢他对故土的忠诚,对我们这些身在巴黎的中国人,也是无形中一份思念的寄托。
选他,是向巴黎所有天才人物的致敬,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巴黎的辉煌!
🙏🙏🙏
今天是解禁前的最后一天,也是我“闭门修行”最后一幅画。向这55天来分享和陪伴我的朋友们致谢。对艺术和巴黎的爱,使我们心灵相通。使“封闭”变成“艺术修行”。
艺术和美就像炉中的火,需人们点燃,传给别人,大家所共同取暖。
无论如何,我相信:在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恨而是爱,仇恨只能折断路边的野草,只有爱,才能呼唤春天到来!
巴黎会重生,我也会继续画下去…。
🌹🌹🌹
—崔丽军,2020、05、10,巴黎。
今天是中国🇨🇳和美国🇺🇸的母亲节,因为法国🇫🇷母亲节是6月7日,所以一早上女儿🤱,孙女给我发贺信🙋,竟然没注意。
抱歉啦!🙏🙏🙏😘😘😘
也因为是母亲节,本来写给母亲和父亲的一篇文章,也就正好写在这里,作为我对已经逝去的爸爸妈妈的怀念。
妈妈
我妈妈是河北的农村姑娘,抗日战争时,全家参加游击队,后来她成了医院的护士。
打游击时很艰苦,也很危险,经常大冬天藏身在芦苇荡的冰水中,她那时年纪小,不懂,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侵蚀到心脏,成了风湿性心脏病。
这个病最怕的是生孩子,因为怀孕要负担二个人的心脏,会造成心脏的迅速恶化。~但那时的妈妈不知道。
妈妈爸爸结婚时,爸爸已30多岁,比妈妈大许多,那时部队有规定,只有38年以前的团级以上干部,才允许结婚。
战争中,没有“谈恋爱”的机会,多是“组织介绍”。妈妈告诉我:爸爸之所以能感动她,是他的坦率和诚恳。
父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伯父都是高级工程师,爷爷还是当时天津水利局长,父亲和他姐姐在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一起离开大学,投笔从戎。后来随白求恩大夫学习,成了战地医生。
10多年过去,他姐姐已经在战争中牺牲,而他到了30,还没有成家。父亲说的很坦诚,他的家庭是富裕的,如果不是为了打鬼子,别说娶妻,可能孩子已经满地跑了。
妈妈和爸爸结婚时,二人都没有什么财产,背包放在一起,就是结婚了。
爸爸后来说:那时没有“私有财产”概念,部队里最让人羡慕的三大件是:好枪,好马,好警卫员。
听说我前面有过一个哥哥,但在飞机轰炸时,流产死了。
我是第二个孩子,生我时,妈妈才被发现有了“风湿性心脏病”。
后来妈妈又怀孕了,按说这个孩子不应该要,因为怀孕对已经发现心脏病的母亲太危险。
但妈妈根据前一个孩子的经验,感觉这是一个男孩子,而我爸爸家兄弟二人,当时都没有男孩,按中国人的传统想法,妈妈决定,“玩儿命”也要为崔家留个“后代”。
生弟弟时,正好“北平解放”。妈妈住进了天津的医院,因为情况太危险,当时的天津的著名妇产科专家同意亲自为她接生。
原定1949年10月1日刨腹产,但因10月一日的开国大典,这位医生和我父亲都是观礼代表,不得不把手术日期推迟到10月3日。
爸爸后来告诉我,他当时是带着一个背包去的医院,里面是仅有的一套新军装,是准备的“装裹”(为死者准备的衣服)。
手术之前,家属必须签字,医生问:万一出现意外,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爸爸回答“保大人”,妈妈回答“保孩子”。
所幸,最后大人和孩子都保住了,但妈妈的身体彻底“垮”了。妈妈把她的生命给了弟弟。
妈妈47岁就去世了。
我记忆中,妈妈经常住院。但真正她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却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的乐观和坚强。只要她在,我们家里从来都是充满笑声~尤其是在文革最艰难的时候。
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和弟弟都在长身体,吃的多,家里粮票不够吃,妈妈常带着我到旁边的“徐汇区工人体育馆”大操场上摘野菜,包野菜包子。(跟着妈妈,我认识了许多可以吃的野菜,树叶。)
家里粮食第一保证爸爸,他要上班。第二紧着弟弟和我。记得一次她晕倒被送到医院抢救,结果医生告诉我们,她是饿的。
文革中,爸爸关在“牛棚”,后来又在“改造劳动”中,被卡车压断三根肋骨…”。
爸爸的工资全扣了,家里经济很拮据,但物质生活的艰难,还不是最难熬的,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侮辱和打击,“黑白颠倒”的政治疯狂,使我们这些原来在“不知人事”的孩子,一下子掉到了“地狱”。
感谢妈妈,在那个时刻,身患重病的她从没有愁眉苦脸过,她躺在床上,却总能开着各种玩笑,让家里欢乐起来。
她让我和弟弟每天菜市场结束时,去捡剩下不要的菜皮,回来照样做一顿饭。
她把许多像我们一样失落的孩子们都收罗到家,管吃管喝。…一直到好久以后,那些上山下乡的孩子们回上海,不回家,先要来看“张阿姨”。
爸爸后来一直说,要不是妈妈的坚强和乐观,他也许是活不过“文革”的。
文革结束后,爸爸调回北京,我也因为腿伤从内蒙兵团回到北京。后来上了大学。
但就在我大学一年级时,妈妈去世了。
她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帮全家挺过了最艰难的八年文革,当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她心力衰竭,去了。
~还不到50岁。
妈妈去世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失去”。
人突然“空”了,陷入一种“茫然”,那种悲伤不是眼泪能表达的,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痛”,一种从心底里抽着的痛。
吃不下,睡不着,一闭眼,就是妈妈的面容…。
高度的神经衰弱,使我血压降到只有40~60,大学上课时,常常晕倒,爸爸担心我会活不下去,学校让我休学了一年。
感谢爸爸的一个老战友,把我接到他们家,和她的三个女儿一起,叔叔阿姨对我非常好,又换了环境,才慢慢地缓过来,活下来了。但那“痛”一直被藏在深处。
自从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明白了,那时我的“痛”,其实是悔恨:
~后悔从小我的“反叛”,让妈妈操心;
~恨经常的“自以为是”,让妈妈伤心;
~恨身在福中不知福,辜负了妈妈的苦心;
~后悔刚刚有点懂事了,妈妈却已经耗尽了她的生命~再也见不到她啦!
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悔”,
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这个“痛”我记了好多年,直到父亲的晚年。
~后悔从小我的“反叛”,让妈妈操心;
~恨经常的“自以为是”,让妈妈伤心;
~恨身在福中不知福,辜负了妈妈的苦心;
~后悔刚刚有点懂事了,妈妈却已经耗尽了她的生命~再也见不到她啦!
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悔”,
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这个“痛”我存了好多年,直到父亲的晚年。
爸爸
从我小时候有记忆起,妈妈就是长年住院,我是爸爸带大的。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别人的孩子哭着喊“妈妈”,唯有我喊“爸爸”,幼儿园阿姨很奇怪:这个孩子是不是没有妈妈?
我当时在北京“五一”幼儿园,是总后勤部的,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我那时可能也就2、3岁,为了计算回家的日子,我带了6个栗子,准备一天吃一个,吃完就能回家了。
但没想到的是,到幼儿园后,第一天老师就要求,每个人必须要把带来的“私有财产”拿出来,合在一起,然后再由老师平分给每个人。
~栗子没有了,日子也没法算了,我很伤心。这个印象是如此之深刻,以致到现在,我都能记得,我们反背着手,正襟危坐,前面桌子上放着那6个栗子。
~这就是我最初的“共产主义”教育。
父母那时是“供给制”,没有工资,用的东西,都是部队“发”。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们,也不知道“买” ,只知道“发”。
直到6岁随父亲离开北京,到了上海,也不知道“钱💰”是干什么用的,到了大街上,看到卖小吃的,只会说:叔叔,能不能“发”给我这个?~很傻!
和同学进买商店,也会害羞,混身不自在,被她们笑话:“崔丽军进商店,不像是买东西,倒像是偷东西”。
可能孩子小时候都不想上幼儿园,反正我是不愿意。每次返回幼儿园前,我都会想办法“藏匿”,但得逞的时候不多。
记得最“傻”的一次是,我躲在床下,听见外面大人们到处找,突然,一个小线轱辘被无意间踢进床下,我本能地把它给扔了出去…。
爸爸后来告诉我,有一次我们幼儿园演出队到他们部队慰问,我在台上表演,按老师要求,不能随便乱看。坐在台下第一排的他,看到女儿的“熟视无睹”,急坏了!
直到演出结束后的一声大喊“爸爸”,他才长出了一口气。
我从小和爸爸的感情特别好,
妈妈对我们要求很严,而爸爸反而对我们很宽容,俗话说:“严父慈母”,我们家相反,“慈父严母”。
我小时候不是个“省油的灯”,经常独出心裁,让大人操心。
一次那里都找不见我,全院都找遍了,最后在地下室的储煤堆里,发现了漆黑一片中的二个白眼球和一嘴白牙的我。
对爸爸妈妈的第一次“反抗”是报考中学。
我考中学时,坚持要考上海市最好的“上海中学”,目的是为了“住校”。爸爸妈妈都不太愿意,爸爸说,如果你要“住校”,必须把你的长辫子剪了。
~我那时头发很厚,很长,二条大辫子齐腰,走路一摔一摔,很是“潇洒”,剪辫子,是对我变相的“挑战”,我同意了,也考上了。
为了履行诺言,在北京开会的爸爸特地坐飞机赶了回来,亲自动手把我的大辫子给剪了。
根本不会剪头发的他,不知道剪短发还必须“削薄”。结果我是頂着一边长,一边短的“狮子”蓬发去住校了,被同学们笑话了许久。
爸爸晚年,我几乎每年都要5~6次回国,每次都不住旅馆(虽然可以报销),尽量回家陪他。
老人嘴上说:“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别管我”。但实际上,他是很敏感和在意的。如果你只是礼貌性的“看看”,天天忙着打电话,联系约会,饭局。看得出来他很“失落”,因为你心里没他。
我后来明白了,就干脆回家时什么也不安排,踏踏实实地陪父亲遛弯儿,逛花市,看电视,有时即使不说话,每人一本书看,但只要你在他身边,他就踏实,高兴 ,话也多了。
爸爸是个很感性的人,清高,书生气十足,一生都极爱干净,仪表堂堂。别看从军多年,嘴里从来不带脏字。但要“损”起人来,那叫幽默和入木三分,让人喷饭。
记得他临去世前不久,我照样陪他出去散步,那时他已近95岁,要坐轮椅了。
突然.,爸爸从轮椅上下来,让我坐上去,他要推我,我不解,爸爸说:你小时候都是我推你,现在让我再推你一次,这能让我觉得回到从前,那时我多年轻,你多小啊…。我们都在笑。
~现在回想,宛若昨日。
父亲去世后,我唯一欣慰的,是我在他最后的六年,几乎放弃了一切去陪伴他。
人说“忠孝不能两全”,这次我接受了对妈妈的忏悔,死心塌地的陪伴了爸爸6年,无憾无悔!
~自此,心底里的“痛”才终于被缓解了。
爸爸最后是死于肺癌,他是多少年的老“烟枪”,别人抽烟是一支,他是一支套一支,~直接把过滤嘴去掉,接到上一只烟里,他自称是为省火柴的“抽大烟”。
80岁那年,他突然决定“戒烟”,而且还真的“说不抽,就不抽”。可惜还是太晚了!
他去世前,签字捐献遗体。解剖发现,他的肺部发黑,已经失去弹性,几乎完全固化。
这次新冠肺炎的ICU抢救中,最后上的是“气道插管”,以帮助呼吸,父亲最后用的,就是这个~非常痛苦!当吸痰机用插管从肺部抽出积痰时,人是痉挛的,惨不忍睹。
我是跟孩子们说好了,如果到我的最后时刻,千万顺其自然,坚决不用“呼吸机”!
今天,疫情爆发,那么多的老人们,几乎只是数字,就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
我不由自主思索人类一代代“生命”的意义…
这些老人们
他们也曾年轻过,他们也有过“青春”! 他们的形体是不在了,但他们消失了吗?
没有!
他们的基因,留在后代身上。
就像我们的父母,把他们基因,留给我们。我们也将传给我们的孩子。
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也将不在,
但人类的基因,会通过我们的孩子,
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让我们为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们祈祷吧 ,
就像为我们的父母一样,
我相信,他们并没有消失!
就像我们的祖辈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和我们后辈在一起。
……
是的,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但人类的生命又是如此的坚韧,
我相信: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逝者已去,人类尚存
只要人类的基因比病毒更强大,
不管是共存,还是制约,
人类最终会胜利!✌
将来的日子
这次疫情爆发,女儿问我,你们成天外面跑,现在要“封”在家里,受得了吗?
是啊,说来有趣,从今年年初,我就莫名地感到不安,什么事有点不对劲。
总觉得要出事,出大事!
一月的南极行程,是我坚持成行的。
二月的阿尔卑斯滑雪,我坚决要与先生一起出发,以防意外。
三月我和先生“顶风作案”,在全世界“封城”的最后一分钟,去了塞浦路斯。
现在回头看,在谁也不知道将来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的时候,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已经很庆幸了。(先生戏称我有“第七感官”。)
从目前看,起码今年世界性的出行是不太可能了。欧洲能不能出去,也很难确定。
不管怎么样,随遇而安吧。
我们已经尽力,无悔了!
从疫情开始时起,我心理上已经完全转换好了,“既来之,则安之”。
顺其自然,闭门艺术修行,安然渡过“隔离”,又没荒废时间,一举两得。
闭门”55天以来,日子居然还能过的心平气和,泼澜不惊,我挺高兴。
每天按时起床,心情平和,~安好。
上午健身操,大汗淋漓后一个热水澡,
~舒展。
早,中,晚定时看看新闻,~入世
午饭休息后,关闭手机,2点准时开始绘画。开始每天的“艺术修行,~出世。
早、午、晚餐准时,丰富清淡,~健康。
~晚上喜欢看看“警匪片”,~放松。
~到点睡觉,从不失眠,~休养。
55天下来,心理和生理都很健康。
这些天来,因生活规律,不但没有疲惫,身体反而感觉更好了。
电视上说,57%的法国人“宅”家后,“增肥”2.5公斤。我的体重却一点没变,虽是一件小事,却也是对自己的一份“满意”。
今天把画了的55幅画摊在地上,真是好大一片。
当初只为不愿荒废了时间,没想到一天天下来,自己越画越“入戏”,竟然画出了那么多的画,甚至有点出乎自己的意料。
但话说回来,有激情才能产生作品,正因为心甘情愿,才能不但坚持下来 ,而且乐在其中。
尽管疫情把外面的世界搅了个翻天覆地,
尽管网络上各种撕裂打得不可开交。
但我相信:
在一切谎言中,艺术是最真实的。
在一切事物中,生命永远是第一的。
疫情中,静下心来思考,发现生活真的可以很简单,平时的忙乱,常常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了!
疫情后,首先要把那些无用的东西减少,回归本真。
剩下的时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自己想做的事,不给自己留遗憾的事。
疫情的突然袭击,生命的突然离去,让我们发现,人生的关键时刻,那些被你奉为人生价值的东西,比如财富、名誉和地位,都帮不上什么忙。
真正有用的,是那些一直被你忽视的东西——亲情的支撑、家人的陪伴和安慰。
所以,疫情后,我想最要紧的,是和亲人们的联系,相互的关怀…。
~爱是人生第一重要的意义。
这次疫情中,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撕裂”。
本应该是在一个最美的四月天,与所爱的人们一起,看花开花落,观云起云飞,心里是温暖的,不设防的~有爱才有的“岁月静好”。
可是,当一切都充满不确定,当一切都随时有假,难辨真伪,当人们心中充满愚昧与仇恨时,岁月无法“静好”了。
我讨厌输出仇恨的人,从我经历的和看到的各种历史教训中,早就看透了,凡是那些“挑动群众仇恨”的人,不是有“私人目的”,就是有“反人类”情结。
不管表面上暂时获得什么快感,但最终仇恨会反噬他们的,~世界毁灭,无人能独善其身!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仇恨只能带来毁灭,只有爱才能迎来“春天”!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何为“隐”?
这些天的修行,颇有感受:
“隐”者,~无欲无求,只为自己的一份“信念”,只求心中的一份“清净”。
“隐”者,“修行”也。
修行先修心,心静自然清。
真正心清之人,不会在意表面的形式,刻意于环境、衣着,言辞,摆设…,那是“演戏”,给别人看的。
如果修行是为自己,我倒觉得就应该“我行我素”,“率真率性”,我对我心,…乔饰是假的,真实才能成“修成正果”,修出快乐。
修行中应该敬畏的,是“生命”。“生命”即“修行”,无时无刻不在…,生命不止,修行不止…,如呼吸,吃饭,睡眠…,只要返璞归真,反而能得大道。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类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疫情给了人类极大的教训。
执着者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一定要执着。疫情之后,我将继续自己预定的修行计划:《敦煌莫高窟系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这是我最后一幅画,疫情前的“巴黎市政厅”。相信不久能够再见盛况。
山河无恙,巴黎重生!🇫🇷
🌹🌹🌹
明天,5月11日,巴黎要正式“解禁”了。让我们再一起看一遍“封城”时的巴黎吧!
在这历史的时刻,
我们和巴黎一起经过!
🇫🇷✌🌹🤗
凯旋门
歌剧院
蒙马特高地,圣心大教堂
戴高乐星型广场
香舍丽榭大街
卢浮宫金字塔
艾菲尔塔
解禁前夜,巴黎风雨大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100次闪电⚡️。
- 登录 发表评论
- 186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