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巴黎燕
10月的一个周三下午,我穿过学生,打开教室的门,和学生们一同鱼贯而入。
每次上课前, 常常都会有学生到我身边来,或询问分数,或希望推后一个考试。今天也是 但几秒钟后,他们也习惯性回到座位。在我清点人数,热身练习,宣布当天课程任务后,坐在前排的SAMUEL一再用眼神示意,他放在我桌上的那张纸。
我扫了一眼,是一张“请愿书”,有4,5个学生名字在上面,要求把计划今天进行的一个重要考试推迟到秋季假期以后,并列出种种困难,加上发誓保证 ,言之灼灼 假期中全力复习预备,为老师考出好成绩!
我并不是因为SAMUEL像工会领袖一样挑战我的教学安排,老师的权威而生气,是这个请愿信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气从胆边生!是为老师考试?!
这是个高三班,今年是高考年,但他们有几个人似乎还在悠哉悠哉,我刚想决定,像往常一样,给几个理由,轻松驳回他们,按计划当堂进行考试,一眼扫到INTZA,她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的右边角落!
黑头发染了板栗色,雪白的脸上,画着浓浓的妆,眼睛空洞无物的望着空中。同学们关于考试的唧唧咋咋,她好像充耳不闻,完全置身度外。我呵斥安抚学生静下来,宣布接受他们的请求。
学生开始没想到平时“寸土不让”的老师会这么快答应,反应过来后,一片欢腾,千恩万谢,差点三呼万岁。
他们其实真正要感谢的是INTZA,两个星期没来学校的她,坐在那里,对我来说,她像个像归来的游子。我希望用一个特别的方式欢迎她回来。
我没强迫她跟同学坐在一起,允许她一个人呆在那个角落,我真怕过分的关注会吓跑她。
高三学生,INTZA,从初二来到我的班上,六年来,几乎看着她长大。
12岁的她告诉我,她的名字意思是早晨的露珠,她生在8月,她说,生日的时候,总是邀请不到朋友。她那双深邃,黑漆漆的大眼睛,真像夏天碧绿的荷叶上,亮晶晶的露珠。
我给她取的中文名字是夏碧莲,漂亮聪明的她,领悟力极强,不仅很快熟记了自己的名字,还记住了全班其他同学的中文名字,要是点名时,有人对自己的中文名字没反应过来,她会马上喊那个学生,催他回答;每次所有学生都希望我忘记考试,总是她提醒我:老师,今天我们有听写。
但是她也非凡的调皮捣蛋,鬼点子花样百出,让我也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上课前,有老师上完课,没擦黑板,她主动请缨,又马上惊呼,黑板擦不见了,几秒钟后又指给我看,黑板擦在黑板上方投影机的盒子里。
在我质询全班是谁做的坏事时,没等我同意,她已经麻利的端张椅子,长腿站在上面,长手够着了黑板擦,当她把“战利品”递给我时,笑笑眯眯的得意神情,好像她要当之无愧的得到我的表扬。
我没说一个字就让她回到了座位。然后她就一整堂课都不听我指挥,发倔强什么都不做。
下课后,我们讨论了10分钟,才让她接受“黑板擦不会自己跳到投影机盒子里”,而且是“那个第一个发现的人放上去的”,她也差不多明白了,老师没有表扬她,但她还欠着老师一个“记过”(在她的学校家庭联系簿上)。
走出教室前,她小声的说了声“谢谢老师”。
在夏碧莲又一次在班上干坏事后,我约会她妈妈,开始认识了这个家庭。
夏碧莲的父母都是身居要职的事业成功人士。
在夏碧莲的姐姐出生后,他们很早就为女儿未来的宏图大业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这对法国年轻夫妇,有点像中国的虎爸虎妈,他们认定,对孩子只有尽早实施有计划有目标的训练,才能使孩子将来如虎添翼,赢在起跑线上 保持竞争力,赢得人生。
从大女儿三岁开始,就有各种如绘画,骑马,乐谱等各种才艺活动,上学后的家庭课。训练培养孩子,本来没有错,只是不应该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将成人的各种计划,违背孩子意愿,去控制孩子的各种选择。夏碧莲的父母对她姐姐的培养方式,他们的初衷是应该是出于爱,也可能源于他们对职场竞争的焦虑。
他们付出精力,金钱和时间,培养孩子,希望孩子将来有个像他们那样的美好前程,或者是储备更好的成功人生的资本。可是大女儿虽然一路学业优异,多才多艺,获得众人称赞,可是从青春期开始,她与父母不断争吵,关系紧绷,疏远,还发生了几次离家出走。父母在愤怒,困惑,沮丧,惊慌失措之下,为了关系不至于破裂,最后不得不同意大女儿的要求:高中住校。
鉴于大女儿的打击,加上中年得幼女,父母对小女儿碧莲的教育方式,似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对小女儿的很多规定要求,只要她不高兴,不接受,他们基本上就放弃。
以至于小夏碧莲从小学开始,虽然漂亮,聪明,应该是承继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学习领悟力很强,成绩一直优异,可是像男孩子一样,横冲直撞。
在学校常常有不遵守校规事发生,比如她上课随便讲话,不高兴就随手推小伙伴,发言,上厕所,食堂吃饭,事事总想自己优先,没有耐心,不愿等待。这一切越界行为,都在她优异的成绩,加上母亲常常和老师保持联系,又态度极其恭敬(这在法国家长中罕见),极具外交斡旋能力的掩护下,化险为夷。在小学期间,小碧莲就暂时被掩护着,没遇上大麻烦。
小学只需要搞定一两个老师就平安无事,到了中学,情况发生改变,校规不一样,更严格,老师也多了。
到初二碧莲开始学中文时,她还有学习上的优势,但是她的学校家庭联系簿上,各种记过惩罚开始多起来。到初三,我常常看到她被请出教室, 罚站在走廊,初四(法国初中4年)爱打爱闹的她,突然变得越来越安静,在课堂上也不像以前积极参与发言,而是越来越游离课堂环境,不太与同学接近。
在关系里,有两个重要因素:界限和亲密,两者相辅相成。有健康界限的关系,彼此尊重,彼此在自己的领域去思考,去决定去行动去承担责任,因为有这样的界限,关系中的双方,才会建立和谐亲密,沟通顺畅的关系。
比如父母和儿女,在关系如果有水畅快的流动的模式,双方就能够更好的,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想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孩子,我们也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有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想法,在引导,抚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将自己的喜好,感觉来代替孩子的,更不能以爱的名义,代替包办孩子的一切。
这样做,就是侵犯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界限,用自己认为好的,去代替孩子意愿决定一切,控制孩子,这是导致亲密关系破损的极大杀手。
有句笑话说:妈妈感觉你冷了,所以你要穿衣服;爸爸觉得数学很有意思,所以你也一定喜欢。父母不觉得,或者懂得但因为忙碌,压力,自我中心,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观念:孩子的感觉,意愿和父母常常不一样,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全知全能的父母,以保护者自居,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控制剥夺孩子做出决定的权力。
夏碧莲的姐姐的反抗,逃离父母,就是对这种侵犯界限,控制的反击,当然代价很大:父母孩子双方几乎失去了亲密关系。
夏碧莲父母痛定思痛,却矫枉过正,为了重建和小女儿的亲密关系,他们不再严厉规划夏碧莲的学习生活,让她完全自由选择。尊重孩子,这是对的,但要在引导建议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基本意愿,根据年龄阶段,让孩子学习在作出选择时,学习承担责任。但是她的父母走得太远了,连对孩子的基本行为规范都没有了,他们觉得不对孩子设立界限,不对行为加以规范管教,就是接纳,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观念,实在是一个误区,在华人家长中尤其盛行。
钢琴就是遵循了严格的节奏,乐理规则,才能弹奏美妙的乐曲,飞机在浩瀚的天空平稳运行,没有和其他飞机相撞或跌或地面,就是因为飞行员在规定的航线上规则飞行。
小碧莲在没有界限的家庭长大,其实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因为不知道界限在哪里,不知道可以往前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该在何处停下来,没有边界感的她,在学校各种纪律,惩罚面前,跌跌撞撞,多次触碰界线受到的惩罚,使她倍感羞愧,无力适从,心力交瘁。
她不懂得尊重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到了中学以后,光靠成绩已经不够得到掩护,屡屡过界,违反校规还不知,也为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没有朋友,挑衅老师,遭到批评指责;因为没有界限,在家里为所欲为,和父母也没有真正的亲密关系,她内心越来越孤独,最后只能逃避学校生活。
看到小夏碧莲的例子,我在为她祈祷时,心里很难受。
据班主任第二天告诉我,夏碧莲第二天又没来学校。学生中像这样的逃学,对学校的恐慌症,法语phobie scolaire越来越常见,初三的Dorian, 高二的Lea, 还有其他没学中文,不在我班上的学生,他们的恐学症开始不被人察觉,很多从上课迟到开始,缺课,然后是身体不明的疼痛,不断各种医疗检查。幸运的学生,被老师,家长及早发现苗头,通过学校心理医生约谈,然后接受精神科或心里专家跟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青春期孩子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也有因种种原因,孩子被拖延,好多年都走不出来,成为老师心理的遗憾,父母心中长期的痛。
人们经历的很多痛苦,不少是因为关系的破损。要恢复关系的破损,必须建立清晰健康的关系界限,才能有美好的亲密关系。
观察像Intza这样的学生,他们很多的问题来自成长当中,父母在人性中,表现出来焦虑,控制,导致教养的失误,甚至被虐待,这些人性的扭曲,都让我想到人的源头,我的信仰。
因着爱的呼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被赋予的生命是应该来承载爱和接纳,在安全,健康的界线内,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生长,在造物主面前,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孩子,甚至婴儿,都有不同与他人的情绪,意愿和感觉。
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也要去尊重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的选择。他们不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是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权力,乃至属于他们自己的身体感知,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了健康的界限里,无论是亲情还是友谊,才能有真正的亲密,才能让爱的翅膀在健康的航道上飞得更远。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 中秋佳节!塞纳丽人俏然回首,千里共婵娟! 挂在十岁天空里的月亮
- 塞纳丽人行,七夕赋诗寄情 : 我不是你的诗和远方 / 致我的学生 Samuel
- 登录 发表评论
- 787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