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巴黎燕
一首家乡小调,一张故园的旧照,一声故土的乡音,常会把人带到从前时光。
因着连接了一个特别的地方-故乡,熟悉的音乐,画面和口音被抹上一层特别的颜色-亲切感。其实一份特别的食物,也会将过往的岁月带到眼前,舌尖借着酸甜苦辣,把遥远的家乡聚焦在眼前。
节假日时,离乡背井的人们常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对我来说,是(佳)节里的倍思(亲)的菜!
春节是中国人百年来,即使与世界如何接轨,国际,仍然是最重要的节日。节日是什么令人念念不忘?是抒发新年立大志的豪情?还是走过的万水千山的锦绣?
食物是很多文化的标记,也是春节,这个中华文化遗产的表现符号。
儿时记忆中的春节,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能有新衣穿,能好好的吃一顿。
现在坐在巴黎家中,听着成方圆的『往事重来』,家乡,特别是父母手中那个过年的『滋味』仿佛穿越时空,来到面前,似乎唾手可得!
那个年代父母的工资与他们周围的人比较起来算是高的,如果只是从家庭的衣食住行方面,在开支上还是足足有余的,只是父母两边的穷亲戚太多了。他们遇有节日,都要来到家中,吃上一顿,还常常再住上几个晚上。
每个家庭,即使再穷,在那个年代,在过年的时候,都要极尽所能做上几样菜,借着春节让全家改善一下生活。
我们故乡的传统,春节有两个菜是不能少的,就是鱼和肉丸子,我们湖北叫圆子。再穷的家庭除夕前这两样都不可缺乏。“吃鱼”, 大江南北都一样,图个吉利,“年年有余”。
肉丸子,因为它的形状是圆的,象征家庭的团圆,也希望新的一年一切圆圆满满。
所以除夕之前的几天,父母,特别是我的外祖母和妈妈就非常的忙碌,打扫房屋,换洗衣被;腌制鱼肉,准备像样的过年食物, 最重要的是“”。
那个时候,物资缺乏,为了买到做圆子的五花肉,爸爸天没亮就起床去菜场排队。
把肉买回来要自己剁碎。做肉丸子是个复杂又相当辛苦的活儿。因为先要把五花肉一批批切成一块块,然后双手持刀,把案板上的肉块块剁成碎碎的。那个年代没有绞肉机全靠双手。
做几百个圆子的肉末,爸爸和妈妈轮流在砧板上挥舞手臂,刀和砧板撞击的声音很有节奏,从厨房穿过贴着吉祥字画的门窗,飘到外面,正在玩耍的我们,在寒冬腊月里哈着冷气,流着鼻涕,跑进跑出欢天喜地,异常兴奋的期待等了一年的美味佳肴,也不知父母在那儿剁肉站了多久。直到自己做了父母,做饭烧菜时,才能想象父母当年的辛苦。
把肉剁碎后还有很多工序。要放上香油,豆油啊,盐,酱油,姜葱蒜和其他佐料。为了让肉圆子松软嫩滑,还要加上剁成蓉状的湖北莲藕,然后是搅拌。
拌好肉馅需力气加技术,肉圆子做出来,要能膨松柔软,润滑爽口,就全靠搅拌功夫了。
这道工序常常是爸爸来做。没有搅拌工具,爸爸的双手就是 “机器” !
我们孩子看到,就觉得很好玩,根本不知道是非常吃力辛苦,常常腰酸背疼。我还要求一次,把手洗好,卷起袖子,伸到肉盆里乱捏一气,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又累又无聊放弃跑开了。可是爸爸每次做这些都很有耐心,看着孩子们高兴,吃得香,他总是乐呵呵的心满意足。
然后是妈妈上场,把肉馅用拳头挤出均匀的圆形肉丸,外祖母在一边已经准备好油锅,待她向妈妈示意温度合适时,妈妈就把挤出的肉圆子,一个个轻轻滑进油锅,她像挂帅领兵的穆桂英,圆子像兵卒被妈妈调教得服服贴贴,一个个从她手中顺从的溜进锅里。
外婆在锅边指挥火候,当粉色肉圆子从油锅飘起,变成金黄灿灿的,外婆就用一个大漏勺一个个捞起来。黄灿灿,香喷喷的肉圆子,让我们孩子垂涎欲滴,我们围在锅边等候时机。
“来,帮忙看看咸淡怎么样?”
外婆很给我们面子,不等我们几个开口,她就用筷子夹一个圆子给我们解馋, 可是也不可以多吃,不能多要,因为要等到除夕年夜饭或者是初一有亲戚来拜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大快朵颐,吃肉圆子汤面了。
除夕当然会有一盘肉圆子,然后是春节开始的亲戚们拜年。我们和亲戚人手一碗汤面,在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碗里,飘荡着一个个圆滚滚,黄灿灿的肉丸子,好吃,好看又是好兆头:期待新年一切顺利圆满!
拜年的亲戚一批批来,妈妈随时烧水下面,一批批准备,用预先备好的肉圆子做汤面接待客人,即使不是吃饭时间。
有一天,看着出出进进的亲戚,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外婆和妈妈用那么多时间,做那么多肉圆子: 待客方便又显得隆重。因为能吃上肉,在那个年代是比较奢侈的。
从年初到岁末,童年的盼望就是,等到春节,能穿上一件新棉衣,饱餐一顿鸡鸭鱼肉,种种的艰辛困苦都在舌尖上下的翻滚中,仿佛被咀嚼,吞咽到五腹六脏看不见的角落;
现在人们可以顿顿鸡鸭鱼肉,却常常失去盼望,莫名惆怅。难道是我们离开故乡的时候,不小心把那份热汽腾腾的盼望丢在成长的路上了吗?是哪条路可以带我们寻回那起初的盼望呢?
有时候,食物似乎可以带着我们做一点穿越时空的小小旅行,把消失在林立高楼商铺中的家乡重新寻回,带着它热气腾腾,酸甜苦辣,兴致勃勃的盼望,在舌尖上述说往日的千姿百态。
2019年2月5号华人世界迎来12生肖的最后一个,猪,五行为土。
我的法国学生都知道中国人喜欢龙,可他们总是想不通为何排位第二的是『猪』?
你看,猪没有住在华屋豪宅,也没有山珍海味,空间常是寸步之内,谈不上诗与远方!
看似没心没肺,胸无大志,生活低端,但你想想,你的生活就能总是高奏凯歌吗?在灰头土脸居多日子,老『猪』的心态度和智慧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哲学: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不需争先恐后,像那些精英们『头悬梁,锥刺骨』,只是小有作为,甚至碌碌无为,也能收获一份不算豪华但颇为舒适和容易的生活,而且不会引得左邻右舍的嫉妒,邻里相处融洽。
这下,我的学生就明白了,为甚么猪年会诞生那么多的『猪』宝宝?
我进而想,老子家当年是不是养猪专业户?他的『道德经』中的无为智慧是不是盯着猪圈得到的灵感呢?
无论如何,在猪年,能知足常乐,应该是个好心愿:头上有瓦,碗里有饭,红红火火小日子,平平常常百姓家!
写于2018年1月,改于2019年2月4号除夕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 【巴黎燕 】- 为着终点和启程的祈祷, in 【辞旧迎新,塞纳丽人行赋辞寄语 】
- 【巴黎燕的世界】 我在法国学校教中文 :飞翔的爱也要有航道
- 中秋佳节!塞纳丽人俏然回首,千里共婵娟! 挂在十岁天空里的月亮
- 塞纳丽人行,七夕赋诗寄情 : 我不是你的诗和远方 / 致我的学生 Samuel
- 【巴黎燕的世界】: 我的邻居: 约翰彼-【巴黎燕的世界】: 巴黎不是她的诗
[塞纳丽人行- n°46]
- 登录 发表评论
- 418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