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木的天地】 2020 云端碎语 (3)
原创 紫木
引子:
这是风云变幻惊涛骇浪的一年, 这是鸟语花香水平如镜的一年。
这是被迫远离人群的一年,这是需要探索行程的一年。
这是思潮汹涌百转千回的一年,这是菩提明镜清风拂尘的一年。
这是矛盾的一年。
当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当岁末的句号即将圈圆, 回首翻阅一路的点滴碎语,都是生命的馈赠。
【一花一世界】
喜欢拍花!每每看到花开,就情不自禁地想把她们动人的样子记录下来,有名也好,无名也好,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模样。
享受她们带来的平静来喜悦,还有那种不问外世的独立自处。
一花一世界,愿你的世界,芬芳满花香。
【“对自己的感受诚实”】
“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忘了在哪看到这句话,但却成为一个自问,萦绕于脑际。
我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吗?我对自己诚实吗?我是不敢正面回答的。因为我知道,我不敢理直气壮说,是的。
生活每一日的琐碎中,因着各种原因,我们急着赶路而怱视自己的感受,忽视自己的本心。
一日日过去,心灵积了灰尘,感受变成麻木,我们解嘲说,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但在一个睡足的清晨,微风吹过面颊,听到鸟儿在窗外欢唱让自己心中升起愉悦,这时,感受是诚实的。诚实的感受中,也一定有一个诚实面对自己的你。
【清澈的孤独】
七八月的大假模式逐渐开启。刚刚从海边回来,又想出海。
今年的特别情况,打乱了太多人的工作生活度假计划,“计划不如变化”,我在经历了最初的焦虑之后,学习以“随遇而安”的心态,认真过好每一天。回首来路,收获的,可以叫:清澈的孤独。
当海浪来时,水上的船随之晃动,浪退去,船也静止。海仍然是海,但曾经浪涌;船仍然是船,但曾经摇动。无论外界风浪如何,我应该也还是我,只会更加丰满,更加坦然。而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力量,是一股清澈的孤独,它推着我向前,以澄明之心,注视自己,注视外界。
【小花】
她们的时尚,你可曾用心欣赏过?她们只是一些稀松平常随处可见的小花,但细细去琢磨,每一朵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们有自己的名字和花期,有在阳光下的,独立绽放的力量。
用微距把她们放大,只为在每一个叶瓣上,辨认出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在每一秒嘀嗒的时光滑过时,感受生命的成长。
我们原本渺小,如这些随处可见的小花,
我们原本珍贵,如这些独一无二的小花,
我们原本幸福,如这些在阳光里微笑的小花。
【体验】
铺天盖地的努力,无孔不入的成功……这些是让我们焦虑的根源。
去公园散步,也许是露水的原故,花草的叶子格外干净而鲜亮,跑步的人不多,足球场也是空的,在这似乎一切静止的时候,却仿佛感觉周围到这些花花草草在向上生长,向上升起。眼神莫名地敞亮,好像精脉打通的爽快。
在一棵老树下,踩着昨夜狂风吹落的叶子,寻找树枝间鸣叫的鸟影。心中莫名地踏实丰富。这也许是成功、努力之类的所不能给予的体验。
【慢】
慢吞吞地在一条小径上闲逛,慢吞吞地在一片树荫下呼吸,慢吞吞地东张西望追逐鸟语……当生活节奏真正地慢下来,暂时离开职场的纷争,我才感到时光并不是转瞬而逝,它停在树干上,缓缓挪动光影,它停在脚边的落叶,把土黄和褐黄清清楚楚地区分开来。
停下脚步,站在树下,看一只小麻雀如何探头探脑地东啄啄西嗅嗅,再猛地扑扇着翅膀,飞到旁边的树枝上……这样“消磨”一点时间,内在却是满满的欢喜。
【清零】
重启,是今年从二月以来就不断听到的概念。
而对自己而言,没料到2020真正意义的重启,竞是8月底毫无防备的“清零”而引发的,从思想深处真正的重启。
1分钟,眨眼之间,背包被抢,包内所有电子设备和所有证件在瞬间更换了主人。倾刻之间,我成为一个空空的壳,一张透风的纸。我的惊恐,愤怒,无望……百味杂陈,让我竞然欲哭无泪!我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形象去恨去诅咒……
之后,梳理丢失之物,重新构建正常生活。这个过程,促使自己去思考生命中的得与失,幸与灾,重要和轻薄……最终,莫过于,除了生死,生命中又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我原本已是崇尚精简,在此一劫之后,发现还有许多身外之物可以舍弃,让自己更加轻松自如。
生命里遇到的每个劫难,都有它的使命。悟到了,就是财富。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年一路走来,相遇到许多良师益友,让我的生命有了更加深隧的内涵和丰富的喜乐。
也曾为他人予以玫瑰,从而体验到付出的欣慰。
每一次的付出和吸纳,都让生命充满活力。
海的壮阔,源于万涓的汇聚。
而我的世界,也因不断吸纳精华而丰盈。
感謝,生命中所有的老师。
【内心的声音】
如果身处十字路口,你会怎样选择前行的方向?让头脑来思考分析决断?还是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
没有哪个决定是简单而偶尔,每一步跨越,都是以自己全部身价为赌注,去探索未知的前方。
在某些时刻,头脑和内心分庭抗礼,
于是有了妥协,
有了封存的梦想,
有了情不得己,
有了言不由衷,
有了等待……
但是生命经不起等待,我们都有各自生命的开始,却没有人知道在何时何地结束。为着这份未知里没有遗憾,听从内心的声音吧,那里有生命真正的渴望和需求。只有在那里,才有真正的自己。
【相遇】
一个人,一杯酒,一点独处的时光。你会感受到什么?
也许头脑是空的,不需要专注去思考某个问题,眼睛里看到的,是当下闯进视野的事物,这种不确定性,让眼睛有一种随遇而安的释然。
不做刻意选择,让生活以它的方式和节奏从自己的身上经过,而自己可以做的,是真实地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和体验,无论好坏,无论积极或消极,无论光明或黑暗,都是相遇到了,真实的自己。
【桥】
我一直想以一根绳索为介
在半空中踩着芭蕾的舞步
向空山的深谷抛去字符串起的花环
和着那些说来就来的雨
扑入层层树叶掩埋的初始
它们和刚刚出土的幼苗一起长高
我的舞步在它们的叶子上周旋
从此时到彼岸
需要一个信使吗
而我只有一纸无字的信笺
需要一个载体吗
而我只有这些
轻飘飘的思念
【无依之地】
赵婷导演的《无依之地》。喜欢《Nomadland》这个英文片名,直译为漂泊(流浪)之地。
心灵的漂泊与孤独,其实是当今社会人的通病,人海茫茫,城市喧嚣,但越来越多的个体却在孤独寂寞里漂泊。这部电影直指人心最隐蔽的所在,让我们不得不打开那间层层密闭的小房子,直面自己。
这种直面,有欣喜,有激动,但更有痛苦、焦躁、悲伤,自责,失望……
然后会有直面后的反思和成长。
这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自我成长过程。影片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放在一个60岁的己经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女人身上,一个人,一个行囊,行走,寻找;寻找,行走。
在这样的行程中,
我们与自己为伴,
我们想要找到什么?
我们可以找到什么?
【秋天的色彩】
迟来的色彩,在秋天里开出坦然。
【青花女子】
晚餐后散步,突然地,方文山的这几句歌词冒出脑海:“你的美,一缕飘散,去了我去不了的地方”。是《青花瓷》中的一句,让我莫名地想念起一位去了北美的友人。
她亦是如青花一般美丽的女子,有着做为挚友的诸多美德,我们在刚刚离开校园的那几年,曾是一起并肩闯世界的战友,是一起哭过笑过的知音。
后来,人各有志,我们分別在不同的国度继续各自的生活。没有密切联系,但彼此心有灵犀不受时间地理阻隔。时光一年年飞逝,她始终在那儿,是我可以随时敞开心扉天涯咫尺的人。
新冠让我更加体味到情谊的珍贵。这些真情实感相系的人,才是生命最珍贵的拥有。为着这份拥有,为着生而无憾,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去见我们想要见的人,就在现在,趁一切都还有可能。
【陌生人】
在一段旧墙的尽头看到这几朵独自在夕阳里美丽的小花。淡淡的幽蓝的忧伤,给这些被人忽略的事物抹上了一层情绪。一名男子在它们前面停住脚步,出神地呆望着,然后歪着脑袋想了想,走开。我坐在对面的长椅,心里有点埋怨他挡了我的视线。
过了一会儿,正自发呆,听到车轮的声响,转头寻找声音来源,原来是刚才的男子,推着一个轮梯车,车上是一位身着长裙年岁已高的老太太。她微笑着,眼神望向墙角的小花,闪着灼灼光华。男子蹲下来,在轮梯旁边,靠近老太太,低声说着什么……
我起身离开,把长椅空出来。把这一抹夕阳和夕阳里的小花留给这两个陌生人。
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有我的,因着这一道风景,我和这两个陌生人,产生了某种连接。这是人类才有的感知能力吧。为此,我小有欣喜。
【信天游】
太久没有听黄土高坡的信天游调调了,太久没有毫无顾忌地吼上一嗓子了,听到第一声“当年我不顾一切逃离的,如今都在与你朝夕相伴…”竞然胸中一堵,鼻中酸楚。
这首土得能掉出陕北高原风沙的渣子,但又直接刮入心里最柔软之地的狂风之歌,就是郑钧的《父的三北》。
“当年你念念不忘迷恋着的
如今都己烟消云散
你是否还能想起你来自哪里
你是否还能听见你胸膛里跳动的那个东西
……
曾经有个少年总骑着一线阳光到处飞翔,
曾经有个女娃脸上的笑容总让人感到一丝清凉
……”
这样的曾经,让我想到自己的曾经遇见,
那些事,依然在脑中心中时常徘徊,
那些人,如今却在天涯何处?
【秋天】
秋天无声无息地临近,大地的色彩丰富起来。
如这个年景,过去的五味杂陈,如今以最壮观的色彩呈现。
树在长高,叶子变幻着年岁的模样,时光里的你我,要如何面对,一个季节的缄默?
【诗歌的力量】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评委会的评语是:
“因为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
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这也是继鲍勃·迪伦之后,
本世纪第二位获奖的美国诗人。
格丽克是一位典型的抒情诗人,
她的细腻与灵性反哺诗歌,对爱与性的渴望与犹疑,成为常见主题,以诗歌的形式,探索哲学思辨。
她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他等了许多年
建造一个世界,观察
草地上的珀尔塞福涅
珀尔塞福涅,她嗅着,尝着
他想,如果你有一个好胃口
你就能享用所有这一切
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想在夜里抚摸着
心爱的人的身体,罗盘,北极星
听那轻盈的呼吸述说着
我活着
那也意味着
你活着
因为你听见我说话……
[塞纳丽人行- n°129]
- 登录 发表评论
- 246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