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歌
在哲学、政治、诗歌之间,青年享受咖啡。
青年意味着什么?当代的青年意味着什么?
享受咖啡,是在享受“真正的生活”(la vraie vie),还是思想受到腐蚀的迹象?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收听“咖啡哲学之频道”。这次我们的主题是:
青年:哲学,政治,诗歌
主讲是阿兰·巴迪欧先生(Alain BADIOU),朗诵者是伊曼纽尔·诺布雷(Emmanuel NOBLET),及笔者客串主播。
一 真正的生活
▲巴迪欧:
谈论青年,先从谈论古代开始,古代的希腊。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的罪名之一:腐蚀青年。
哲学家腐蚀青年?
用金钱?用道德说教?用肉体享乐?用权力?
——都不是。
用“真正的生活”(la vraie vie)。
▲诺布雷:
苏:你能举出一种能产生轻视政治权力的生活?
阿:当然!一个真正哲学家的生活,苏格拉底的生活!
苏:不要夸张。我们需要让不爱权力的人掌权,否则就会出现对手之间的争斗。
……
护卫城邦的责任应该交给那些我宣称为哲学家的人。他们本能地知道什么是公众服务,有着其它荣誉报酬,过着一种比政治生活更好的生活。
阿:真正的生活(la vraie vie)……
苏:真正的生活,它从未缺席,或者从未完全缺席。(La vraie vie. Qui n'est jamais absente, ou jamais complètement)
▲主播: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罪名还有: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
巴迪欧著有一本书叫《柏拉图的理想国》。诺布雷朗诵的对话来自该书,大致对应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第七卷。
“苏”指苏格拉底,“阿”指阿曼达(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巴迪欧将《理想国》中的Adimante化为女子名Amantha)。
▲巴迪欧:
“真正的生活”是诗人兰波Rimbaud的表达。
▲诺布雷:
我是寡妇……我曾是寡妇……——当然,以前我很认真,我来人世不是为了变成白骨!……
——他几乎还是一个孩子……为了跟随他我忘掉了我所有作为人的义务。
什么样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它一直缺席 (La vraie vie est absente)。我们不在这个世界中……
▲主播:
(诺布雷朗诵的)兰波这段诗,来自诗集《地狱一季》的第四章“ 谵妄Ⅰ 疯狂的童贞女/地狱般的丈夫”。
兰波这段诗寓意,后来被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借用到他1924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Premier manifeste du surréalisme )里,化身为“l’existence est ailleurs” (存在在别处)。
再后来,1969年米兰昆德拉将一部原定名字为《抒情时代》(The Lyric Age) 的小说,改名为《生活在别处》(La vie est ailleurs/Life is elsewhere)。
二 两种生活态度
▲巴迪欧:
真正的生活不总在场,也不总缺席。
这是哲学(家)的教导。
青年内心有两个敌人。
第一个敌人,活在当下的激情:对一次愚蠢的游戏、肉体享乐、当前、一首音乐、一口毒品……的激情。
第二个敌人,对未来成就的激情:对未来的成功、成名、成家、富有、高人一等……的激情。
关于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年轻时经常面临这两种生存态度/两种激情的试探:
燃烧它, 或者建设它。
这两个版本的激情导致了对青年的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判断:
奇迹的年代/可怖的年代。
这两个版本自古以来也反应在文学作品中。
比如雨果(Hugo)有两句诗:
当我们年轻时,我们有凯旋的早晨
白日走出夜晚就像胜利归来
保罗·尼让 (Paul Nizan)写到:
我有过二十岁,我不想让人说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主播:
雨果(Hugo)的诗,摘自史诗《历代传说》(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保尔.尼让(Paul Nizan,1905 - 1940) 是法国思想家,这是他小说Aden Arabie的开首一句话。
▲巴迪欧:
兰波“同时” 支持这两个版本。
▲诺布雷:
从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的生活就是一场盛宴,所有的心都敞开,所有的葡萄酒都在流动。
▲巴迪欧:
“从前”的兰波是十七岁的兰波,喜欢节日、酒精的兰波,喜欢消耗生活的兰波。
▲诺布雷:
我! 我曾自认为是魔术师或天使,豁免了任何道德,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追寻的责任,为了拥抱这个粗暴的现实!
▲巴迪欧:
这个有着追寻责任感,要面对粗暴现实的兰波,是二十岁的兰波。
▲主播:
(诺布雷朗诵的)兰波这段诗,来自诗集《地狱一季》的第四章“永别”。
三 当代的青年意味着什么?
成人仪式的消失
▲巴迪欧:
在过去传统社会里,总有些“接纳仪式”(rites d'initiations) 标明青年与成人世界之间的边界:
身体标记,衣着,发型,严酷的体力或心理考验……
在不太远的年代,也还有某种“仪式”:
一个男青年在服了义务兵役后就算成人,一个姑娘在结婚后就成了妇女。
成人仪式的消失产生的后果之一:青年永远长不大。
▲主播:
1798年,法国就立法规定所有二十到二十五岁的男子,必须服五年义务兵役。
1963年, 第五共和国将义务兵役期限降到16个月。
1996年,希拉克总统推进军队职业化,开始逐步取消义务兵役。
老年的失势
▲巴迪欧:
传统社会里,老人总是老师,智慧总是站在丰富的经验、年龄一边,即老年一边。
现在,刚好相反,是青年至上,“青年主义”( jeunisme )蔓延。
广告以青年为模型,人们以各种方式捏紧时光:跑步,网球,健身,化妆,美容手术……
老年贬值的后果之一:青年害怕长大。
市场的力量
▲巴迪欧:
当今的世界,市场或者说商品对成年人的幼稚化(puérilisation de l'adulte)推波助澜。
广告以青年为模型。
生活很多时间就是购买。
买什么?-- 新车,名牌鞋,大屏幕电视,镀金手机,向阳的房子,去克罗地亚度假……玩,大玩具。
无论什么都想要,想占有,这正是童年的特征之一。
▲主播:
自然不能漏掉各种花样的电子游戏,网上游戏。
阶层同质化的表象
▲巴迪欧:
几十年前,社会两级分化从青年就开始了。一个年龄段中大约10%的人能有高中文凭,然后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精英”阶层。剩下的绝大数,十二三岁就离开学校,当工人,农民……
现在,一个年龄段中有高中文凭的高达60%-70%。
▲主播:
据2008年统计,在法国,一个年龄段中大约44%的人有高等教育文凭。
▲巴迪欧:
现在阶层分化更隐秘:族裔,肤色,宗教,居住地,甚至衣着……
即使在迷茫中,青年的分化也可见:大学生的示威抗议不会与贫民区年轻人的暴乱混在一起。
四 新世界的门槛
传统世界的终结
▲巴迪欧:
旧世界的终结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旧世界的秩序,建立在一整套等级象征体系上(symbolisation):
种姓、贵族、君主、王室、皇家、上帝、神灵、宗教、妇女压迫……
▲主播:
巴迪欧没提旧中国的象征体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并不说明它不在旧秩序中。
危机
▲巴迪欧:
三个世纪不到,延续了几千年的旧秩序、旧象征体系被扫除。
人自由了。
然而……
这自由更多是一种否定的自由,规则的缺席,消费主义。
它没有指明如何过“真正的生活”。
出路在哪里? 新的参照系在哪里?
青年在新世界如何定位?
这才是真正的危机,而不是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此路不通
▲巴迪欧:
资本主义在大发展,在全球化。
10%的人拥有全球86%的资本, 1%的人拥有46%的资本,50%的人几乎一无所有。
除了钱这普世参照物,满足极少数人胃口的经济统治,资本主义没有带来新的象征体系 (symbolisation)。
针对这个危机,有两种解决道路。
第一条为资本主义,为它空洞的自由无节制地辩解。这条路认为除了“自由、民主”无其它模式。
另一条寻求回归传统的象征体系:宗教叙事,国家优越论,种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我万岁!打倒他人!(Vive Moi, à bas les autres!)
这是两条死胡同。它们间的矛盾不是真正的矛盾。
▲主播:
政治上,巴迪欧属于左翼,向往某种“共产主义理想”。
五 地平线
全世界的青年老年团结起来
▲巴迪欧:
我有一个挑战性的提议:青年人老年人团结起来,抗议中年人。
青年人抗议中年人占着位置不放,老年人抗议被贬值,被流放到养老院。
团结起来,打通进入 “真正的生活”之路。
新的象征符号
▲巴迪欧:
发明一种新的公平的象征符号是青年人的新使命。
青年,有你们能建设的事,也有让你们走得更远的事。
你们不仅要关注自己有能力做的事,也要关注你自己还不知道有能力做的事。
你们有成家立业的能力,
也有远行、自我流放、走向“真正的生活”的能力。
……
关于旅行、背井离乡、自我撕裂、符号的发明,诗人擅长找到新的语言。
诗歌在某种意义上,能将永恒的青春固定在语言中。
▲诺布雷:
但是越过大地上人们的活动,许多征兆在旅行,许多种子在旅行,而在未经发酵的
晴天下,在大地的呼吸中,整片收获的羽毛……
直到黄昏,维纳斯,纯粹的事物典押在高空……
梦想中可耕耘的大地!谁在谈建造?
──我看到大地分布成辽阔的空间,而我的思想并没离开航海人。
▲主播:
(诺布雷朗诵的)这段诗,来自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05.31 - 1975.09.20)的长诗《远征》。长诗法语名为Anabase,英语名为Anabasis,故又音译为《阿纳巴斯》。
圣-琼·佩斯于1916至1921年在北京法国使馆任职。在中国使馆工作期间,他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多重影响,经常外出旅行,了解中国各地的不同风土人情。他热衷于道家学说,有时甚至深入道观,潜心研究。
《远征》是他在蒙古之行后,在一个道观中写作的,经翻译后引起国际文坛的瞩目。
他1940年移居美国。1960年“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远征》(Anabasis)原是古希腊色诺芬所著的一部书籍。
色诺芬(Xenophon/Xénophon,公元前440年左右-前355年),雅典人,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他以记录当时的希腊历史、苏格拉底语录而著称。《远征》是色诺芬最广受好评、流传最广泛的著作,是根据他自己率领那支希腊雇佣军(主要是斯巴达人)历尽艰辛、从波斯回到希腊的悲壮经历而写成的。既为他赢得了军事家的英名,也为他赢得了文人的盛誉。
圣-琼·佩斯别具匠心地选用这部史书的题名作为自己长诗的标题,读者可以一目了然这是一首歌唱征战的颂歌。全诗贯穿着征战的艰难,达到目的地后的欢快,以及踏上新的征途的紧迫感。读者可以联想到同名的史书,想到为小居鲁士(Cyrus the Younger/Cyrus le Jeune)远征波斯的希腊雇佣军,一些意象也可以让人联想到蒙古浩翰的草原。
▲巴迪欧:
那么,今天的年轻人,有优势还是劣势? 世界,一个无情地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的世界,将会演变以迎接它的新青年。新的大地也将是那些年轻人“梦想的耕地”,他们将要发明、已经在发明新的思想,新世界所需要的符号化新器具。 我们必须建设,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建筑。 但这个世界是广阔的,思想应在它的尺度上接受与行动。 我只能祝愿各位别将安身、地位或职业作为第一位,在第一位的应是一种真正的、以梦想为姊妹的思想。一种关于出发的思想,一种关于世界这流动海洋的真正的思想。 一种准确又迁徙的思想,一种因迁徙而准确的思想,一种海洋思想。愿各位都可以说:“我看到大地分布成辽阔的空间,而我的思想并没离开航海人。”
……
谢幕
▲主播:
听到此时段的听众朋友,间接地参加了2018年阿兰·巴迪欧五月十四日在巴黎诗歌之家(Maison de la Poésie)举办的同名讲座:“青年:哲学,政治,诗歌” («JEUNESSE : PHILOSOPHIE, POLITIQUE, POÉSIE»)。
“主播”名下的台词来自笔者。
诺布雷朗诵的台词内容,来自相应的诗歌或书籍。
巴迪欧的台词内容都转摘并改写自该讲座,章节及标题为笔者所加,只有最后一段台词是演讲快结束时一段内容的直接翻译。
附录
阿兰·巴迪欧简介及部分作品: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年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父亲、母亲都毕业于法国精英大学校之精英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l'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ou ENS)。他自己也毕业于巴黎高师,1999年成为该校教授。
法国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巴迪欧是大陆哲学反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他寻求在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之外,重新获得存在、真理、主体的概念。
他很高产,大量著作被翻译,其中被翻译为中文的著作(清单不一定详尽):
- 《激进哲学——阿兰·巴丢读本》,译者:陈永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 《爱的多重奏》,译者:邓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 《圣保罗》,译者:董斌孜孜/林草何 (注释 解说词) ,漓江出版社,2014-12,ISBN: 9787540768362
- 《小万神殿》,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ISBN: 9787305123818
- 《哲学宣言》,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ISBN: 9787305123825
- 《第二哲学宣言》,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5,ISBN:9787305131417
- 《当前时代的色情》,译者:张璐,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2,ISBN: 9787564915728
- 《柏拉图的理想国》,译者:曹丹红/胡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2-1,ISBN: 9787564917555
- 《元政治学概述》,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6-4,ISBN: 9787309110852
- 《海德格尔:纳粹主义、女人和哲学》,译者:刘冰菁,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4-30,ISBN: 9787562495758
-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译者:李佩纹,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3,ISBN: 9787511731180
- 《当下的哲学》,译者:蓝江/吴冠军,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3,ISBN: 9787511731197
- 《数学颂》,译者:蓝江,中信出版社,2017-5
- 《世纪》,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6-1,ISBN:9787305179716
- 《瓦格纳五讲》,译者:艾士薇,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11-1,ISBN: 9787564917913
- 《存在与事件》,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3,ISBN: 9787305199806
-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译者:蓝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5
- 登录 发表评论
- 303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