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羽菲
常住巴黎的人都知道,这座世人瞩目的城市主色调是灰色的,每年十二月到次年四月之间,灰色阴沉的天空,绵绵的细雨总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悲伤的思绪常常缠绕着人们,像藤条绕着树般无法甩开。灰色的屋顶映衬着只剩下了灰色枝干的颓树,灰色的铁塔耸入无尽的灰色天空,像极了卢浮宫里名家笔下萧索的巴黎冬日印象。这个时候,就连陌生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忧郁的淡光。此时的我,常蜗居于12平方米的小屋里,啃书本,做作业,把所有的精力耗散在无边界的书本和知识的海洋里。
五月的阳光开始明媚起来,沉睡了一冬的人们逐渐苏醒过来,户外草地上的日光浴暖暖的让人觉得舒服。被灰色冬季压抑已久的人们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热爱,人们纵情地享受着这温暖的感觉,晒太阳,野餐,运动……酒吧咖啡馆的营业时间也开始延长到深夜了。
夏季,更是个热情似火的季节,永远的喧嚣热闹,色彩纷繁,同时却又拥挤不堪,躁动不安。我的心,时常像飘浮于空气中的埃尘,久久找不到附着的地方。
唯有金色秋天下的巴黎,她是如此的安静和美好,人的心境也随之安静美好起来。满街的梧桐树叶子变成了金灿灿的颜色。这种被中国人称为“法国梧桐”的树木是当年拿破仑为了让自己的士兵能走在林荫道上奔赴战场而下令大面积栽培的,现今已成为巴黎乃至法国最绚烂的自然风景。这样的灿烂秋季体验,是来自南方小城的我,前十八年生命里所缺失的部分。
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们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而且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倘若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那么,金秋的巴黎,就是这场盛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如果你想体验一把法国巴黎的浪漫,就请秋天到这里来吧!
桥上看巴黎圣母院
周末或假期,约上三两好友,到风景如画的枫丹白露森林去骑马、徒步、野餐、捡板栗、采蘑菇;或是穿上直排轮,跟着刷街的大队伍,溜遍巴黎的大街小巷;或是独自一人,沿着蒙马特高地长长的阶梯寻找“天使爱美丽”的足迹;或是带上耳机,听着最喜欢的音乐,静坐在法兰西学院前的“pont des arts”(艺术之桥)上,看着行云流水,还有艺术青年的弹唱表演;或是与爱人到绚丽的红磨坊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康康舞表演;或是叫上闺蜜,坐在左岸的露天咖啡馆里,喝杯咖啡,诉说最近的心事。或是叫上挚友,到艺术博物馆去瞻仰大师们的手迹。
亦或是干脆抱上一本书,安静地坐在卢森堡公园的绿地上慢慢地品,看着满天的鸽子,顺便想象一下大文豪海明威成名前穷困潦倒时在此打鸽子充饥的情形,在其非虚构小说《流动的盛宴》中便对此场景有所描绘,也正是卢森堡公园,为海明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然而,我最喜欢在傍晚下课后,沿着塞纳河一直走,经过莎士比亚书店时翻上几页书,河边的绿色铁皮小屋里更是有着各种各样新鲜看不厌的玩意儿,旧书、旧报纸、老画册、老照片,旧张贴画,巴黎风情纪念品……目光落入此处,追寻着旧年的时光,缤纷怀旧的感觉让眼睛难以移开。
塞纳河旁绿色铁皮小屋旧书摊
遥望河对面西岱岛夕阳下的巴黎圣母院,此时的她是多么的庄严美丽啊!只有在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她的全景——金秋时节的圣母院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壮美的面纱。晚风徐徐,似有Bruno Pelletier (诗人葛林果扮演者)宏亮高亢的歌声传来,《巴黎圣母院》音乐剧的开篇——《大教堂时代》,曾经无数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个故事发生于美丽的巴黎
时值一四八二年
叙述爱与欲望的故事
我们这些无名艺术家
运用意象和诗韵
试着赋予它生命
献给各位及未来的世纪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
镂刻下自己的事迹
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
一砖一石,日复一日
一世纪接一世纪,
爱从未消逝 ……
巴黎圣母院的久负盛名,离不开维克多·雨果的文笔。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让这座教堂成为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奇景,每年有上千万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前来瞻仰,一睹她的芳容。
雨果生活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时代,彼时,古腾堡印刷术迅速发展,印刷品于传播思想方面的影响力将慢慢超过教堂,印刷出版物将颠覆教会,而作为思想传播中心的大教堂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即雨果所说的:印刷术将摧毁建筑物。这是雨果对他所生活时代的巴黎圣母院失去了往日光辉的惋惜之情。
雨果笔下的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圣母院,他极钟情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在强烈的怀旧情绪中,一切的爱恨情仇围绕巴黎圣母院上演。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经典之作,成就了雨果,也成就了巴黎圣母院的盛名。
圣母院后的小花园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虽小,却充满着秋天童话般的色彩。两排中等高度的梧桐树整齐排列,金黄的叶子偶然飘落,风儿轻轻地摩娑着树上绚烂的叶子,犹如外婆的手温柔抚过女孩的长发。树下的长椅上,几个老人在看报,一个小沙池里几个孩童天真烂漫地玩耍,母亲坐在一旁安静地看书。三两个亚洲游客在如诗般的风景里照相,女孩的笑魇定格在一片金色绚烂的画面中。
巴黎圣母院后花园
曾经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金秋时节,我在巴黎圣母院的后花园等待你!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无论你是何长相,高矮胖瘦,每周二晚上七点我们相约在这里,聊文学,聊艺术,聊生活……多么浪漫的邀约啊!这位同学,一定在这里收获了不少朋友吧!
遇见凯蒂莲娜也是在这个秋日的花园里。那是我到法国的第一个秋天,第一次去巴黎圣母院,当时我被花园里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不停地拍照,坐在长椅上的一位打扮精致的老太太在看书,白发红唇,穿着小套裙,类似香奈儿的上下款,中跟黑皮鞋。
看到她用温和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我用法语问候了一声:Bonjour(您好)!她好像很开心地回了我一句:“Bonjour! Vous parlez le Français?” (您好!您会说法语啊?) 我说是的。然后我们便愉悦地聊起天来。
这是一位热情的老太太,在附近住了四十多年,她给我详尽地介绍了她所热爱的这个街区,把我带到拍照的最佳位置,那里可以拍到巴黎圣母院最漂亮的风景。之后还邀请我到她家去做客。凯蒂莲娜七十岁了,像大多数法国老太太一样,她热爱生活,每天以精致的面容和精神的面貌出门,她住在巴黎中心腹地,拉丁区古老的索邦大学附近,离巴黎圣母院走路只需五分钟。这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墙上挂着不同风格的油画,古典的实木家具上各式各样的摆件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一个落地大书柜里满满地放着书,像是满载了历史的沧桑。
喝着浓郁的咖啡,凯蒂莲娜娓娓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她曾经是一名模特,翻看着旧照片,泛黄的黑白照片里是她优雅的身姿,那是个久远的年代,那是贝蕾帽和正装流行的年代,那是一个展示女性优雅的年代,与现今模特界的光怪陆离形成了讽刺的对比。
她的丈夫是位画家,屋子墙上的油画都出自他的手笔,有大海帆船灯塔,也有迷人村庄和人物肖像……自从四十多年前结婚后,凯蒂莲娜便住进了这所公寓,她深爱着这里的一切。如今,她的丈夫已去世,孩子们都长大离开了,而她不久之后也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在租住了四十多年之后,她再也支付不起这里昂贵的房租。她们只是浪漫的艺术家,毕生精力献于艺术,而非房产的购置。四十多年物价的飞涨让凯蒂莲娜无法再独自承担这样一所大房子,此时的她,眼神里充满了悲伤。
自古以来,秋天就被文人们赋予了独特的悲伤情调,我以前从未感受过,而如今,这美丽的金秋却因凯蒂莲娜的故事带上了淡淡的忧愁,从此挥之不去。
凯蒂莲娜从书架上那拿下厚厚的一本本子,与我一起欣赏,这是一个类似画册的精美皮封本子,里面却不是手绘的画,而是用各色的花瓣粘贴而成的画,没有任何的裁剪,只有靠着想象力进行的设计和拼贴。如此独特的方式,构成了许多婀娜的女子,穿着各式的美丽裙子翩然起舞,媚态百生。我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真是太美了!这种用花瓣来表现绘画以及服装设计的独特艺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花样女子呢!这满满的一个册子,承载了凯蒂莲娜多少的梦想啊!
我不得不从心底赞叹凯蒂莲娜的才情。我想,在巴黎,也只有在巴黎,才能激发人们深层次的想象力,这不愧是艺术之都,艺术的殿堂啊!看着自己的杰作,凯蒂莲娜微微地笑了,这是一种幸福的笑容,是一种将艺术融入了生活的幸福……
驻立在塞纳河的左岸,远眺夕阳余辉下的巴黎圣母院,神秘,庄严。大教堂时代的故事,也随着晚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渐渐消散,没入风中,没入咖啡香中,没入曲曲折折的街头巷尾中……
河对岸看巴黎圣母院
本文收录于文学期刊《南方文学》2018年第六期
[塞纳丽人行- n°55]
- 登录 发表评论
- 705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