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智子
(2018)清晨醒来,明亮的晨光从厚厚的窗帘间的缝儿射进来,让迷迷糊糊的我一时有些恍惚,弄不清楚自己在哪。几秒钟后,天花板上的花式吊灯和窗户旁嗡嗡作响的空调声,让我明白,自己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从西半球的巴黎,回到东半球的故乡了。
父母的房子座落在叠彩山下,漓江边,很安静。拉开窗帘,看到屋檐后面的山顶,顶上有一座红色的亭子,山的上方,天边卷着一波一波的朝霞,那种浅浅的橘红色,很好看,似乎也只有在故乡才能看到,它们像小孩子稚嫩的脸,光亮干净红润。
不知是谁,早上六点半就在那吹小号,吹的还是 "友谊地久天长",不悦耳,却也不令人讨厌,好像是同一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练习。远处的山上时不时传过来早锻炼的人们的喊山声,近处的树林传来各种小鸟的叫声,楼下传来母亲在厨房做早饭的锅碗瓢勺声。推开纱窗,晨风从窗外拂面而来,清爽而湿润,带着一种山水的灵气,这也是只能在南国的故乡闻到的。
父母住的小区
在巴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星期里上下班,周末采购,忙家务,很少有真正闲暇的时候,即使在度假,心里也总是悬浮着的,想着度假完后该做的事。唯有回到故乡,身心都是放松的,而且仿佛忘记了巴黎,甚至仿佛自己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故乡,山水犹在,一切都是亲切的,即使它的容颜不复从前。在故乡,每天似乎没有必须要去做的事,如果说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早上醒来躺在床上想,今早该去哪一家吃米粉,配哪家的豆浆油条。
在生命里,你是否发现,有一种你年少时吃的食物,长大后你离开故土,你以为自己也忘记了它。不知什么时候,你的胃忽然想起了它,这种思念慢慢地会涌上心头,将你的舌尖,胃和心连在了一起。在巴黎,偶尔会在一条不熟悉的小街上,忽然闻到空气中随风飘来一阵桂林米粉的香味,我顿时停下脚步,四处环顾,寻找香味来自哪里,可是每一次都非常的失望,周围居然是连中餐馆都没有的。久而久之,有一天才发现,乡恋二字,除了挂在心上,望穿在眼里,还藏在胃里。桂林米粉,于我,它变成了一种情节,一种籍慰,一个故地的象征,一种儿时的怀念。当我们在想念家乡的味道,其实就是在想念家乡,想念亲人。
对于一个长期在国外的桂林人,回到故乡,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与米粉之约。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米粉店,大到五星级大酒店,小到路边的小店,你都能吃到米粉。早晨,一般桂林人都会先“嗦”上一碗桂林米粉,然后才开始一天的生活工作。就像在巴黎,你的早晨是从一杯浓浓的咖啡开始,否则就觉得没有完全醒来一样。在桂林,倘若一天不从米粉开始,你就整天没有精神,像丢了什么似的,也就枉做了一天桂林人。
桂林米粉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最为人们认可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攻灭六国。为巩固皇权,秦始皇发兵进攻岭南。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而久攻不下,故派史棣开凿灵渠以通粮道,故而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城,建成于公元前214年,连接了跨越湖南湘江和广西漓江两大流域,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修造工程的士兵多是来自中国的北方,远离故里,不习惯南方的湿气,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想念家乡的面食,所以当时的人就将米泡在水里,再经过压榨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因此,桂林米粉,从秦朝就开始流传了,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记载桂林米粉最早的史料是元朝时期,在桂林灵川的县志里面记载有一村子名为米粉店村。这也说明了米粉在桂林的历史可追寻到一千多年前。后经明朝,清朝,到民国期间,桂林米粉开始远近闻名,到了抗战时期,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因地处边陲,所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大批名人来此避难并展开文化抗战活动,一时间,文人墨客,社会团体云集、书店林立、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桂林米粉也得以推广,名声大噪,扬名天下。
抗战时期的桂林
揣团子
桂林米粉,最有历史的要数船家米粉和担子米粉,船家米粉,顾名思义,是水上人家,以船为店铺,停泊在江边卖米粉。担子米粉,通常是一些穷人,租不起店铺,只能像货郎一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米粉。小贩挑的担子,一头为热担,放有锅炉、小厨柜,炉上架个锅头,烧着热汤冒米粉,另一头为冷担,载着一个木桶,里面放着新鲜米粉、卤料、配料和碗筷。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前的担子米粉一度非常红火,听到“米粉呦米粉,哪个吃米粉 ?”的吆喝声,前来食米粉的人,或站着,或蹲着,或坐着小贩随担带的小板凳上,嗦上一碗价廉味美的米粉,再继续做事,赶路,不亦乐乎。
民国时期的担子米粉
现在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桂林米粉,可是一离开了桂林本地,没有漓江水,没有桂林米,做出的桂林米粉就索然无味。桂林本地的米粉细滑、柔韧、洁白、爽口、有嚼头,传统的桂林米粉皆为手工榨制,其工序为泡米,磨浆,蒸团,榨粉,分量。各家都有熬制卤水的秘方绝活,并且少有外传的。一家米粉店是否红火,卤水的配制是关键。桂林米粉卤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陈皮、槟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种草药和香料,再加上新鲜的猪骨,牛骨高汤熬制而成。
桂林米粉主要有卤菜粉、原汤粉、牛腩粉、马肉米粉等等,其中马肉米粉,制作最精细,成本最高,味道最有特色。马肉米粉用的马肉,要经过腌、腊、卤、酱等多种处理,下米粉的汤用马骨等原料熬制而成,细嫩光滑的米粉盛在鲜美的马骨汤里,配上薄香的马肉片,撒上葱花和几粒油炸花生,可谓人间美味。盛马肉米粉的碗是特制的,小巧精致,一碗米粉只能有一条米粉,长度在一米以上,并用人工绕成团。一碗米粉只有15克,一次可吃一二十碗,才能解馋,才算尽兴。著名桂剧表演艺术家兰魁先生曾这么形容马肉米粉:“你千急莫讲,一讲口水就流。”
马肉米粉
据说,当时某大画家在桂林,以卖画为生,家书数填,屡催不返,问其缘由,答曰:我就是舍不得桂林的马肉米粉。
梁羽生在他的小说《广陵剑》的第十九回里,曾对桂林马肉米粉也有过生动的描述。
葛南威道:“为了不想耽搁你太多时间,咱们去小食店好不好?我只想吃一样东西。”
陈石星道:“什么东西?”
葛南威道:“马肉米粉。”
陈石星笑道:“你倒很在行呢,桂林的马肉米粉别有风味,在别的地方恐怕是吃不到的。榕荫路有一家老店最好,我带你去。不过你可别嫌那个铺子气派太过寒酸简陋。”
那间铺子果然又小又脏,四面墙壁都给烧熏得漆黑。杜素素出身富家,很不习惯,只好摸着鼻子坐下。
伙计看见客人来到,也不招呼,赶紧就切马肉。云瑚悄悄问道。”你怎么不吩咐他们要来几碗?”
陈石星:“用不着吩咐的。而且来吃马肉米粉的人,谁也不能准确知道要吃多少碗才够饱的。”
云瑚奇道:“自己的食量都不知道的吗?”陈石星道:“我说的是准确二字。食量大的人可以吃到三十碗四十碗,食量小的人也要吃十多二十碗。多吃少吃几碗,那是不算什么一回事的。”
云瑚道:“什么,可以吃得了三十碗四十碗的吗?那是什么碗?”
陈石星道:“他端来你就知道了。”说话之时,伙计已是把马肉米粉端来了。
只见那盛米粉的碗只有茶杯大小,碗中的米粉也与他们习见的米粉不同。(一般米粉是扁平的长条,桂林米粉则是圆形的长条。)云瑚笑道:“原来是一口可以吃掉一碗的,怪不得食量大的人可以吃三四十碗了。”杜素素说道:“这米粉也很秀气。”吃了一口,只觉马肉甘香,米粉韧滑,汤水鲜甜。果然十分可口。她本来是捏着鼻子的,此时也吃得眉开眼笑了。
吃马肉米粉的规矩,客人不叫停止,伙计就得川流不息的送来,陈石星要了一壶三花酒,和葛南威对饮。不多一会,他们桌子上的空碗,已是叠得像小山一样。
云瑚道:“奇怪,越吃到后来,好像越好吃。”
陈石星道:“这也是吃马肉米粉的规矩,最初几碗给你吃的普通的马肉,大概要吃了五碗之后,才吃到上肉,待吃到内脏之时,那才更好吃呢。”
如今马肉米粉店比较鲜见,有名的要数又益轩、同来馆,气数最长的是老字号的“又益轩”,从1933年到现在,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众多卤菜粉中独树一帜,虽不再是当年一碗只装一口的讲究吃法,但味道仍然非常正宗。
桂林米粉中最经典的还是卤菜米粉。所谓卤菜米粉,就是将鲜粉在热汤中冒热盛碗,然后在粉上辅以锅烧、卤牛肉等“卤菜”,淋上卤水、香油,食客再根据口味自行加入炸黄豆或花生、葱花、香菜、剁辣椒等配料。脆皮锅烧是传统卤菜粉中必备配菜,这是只能在桂林才能吃到的美味。据说从前的米粉店,为了降低成本,去肉摊上专门买无人问津的猪颈肉,这块肉带皮,肥肉、瘦肉兼具,可是如何将猪颈肉做成美味,聪明的桂林人想出了办法,将猪颈肉,经过水锅煮透、穿孔,低温油炸,再高温油爆花的一系列工艺制作而成,是桂林米粉技术的难上难,上等的脆皮锅烧色泽金黄,外皮香脆,内部肥肉酥松不腻,瘦肉香韧爽滑,外酥内嫩,香脆可口。卤菜米粉的正宗吃法是“先干捞,后喝汤。每次都把粉捞光”,外地人经常不懂,先加入高汤,这样就冲淡了卤水的醇香。
夏天回桂林的时候,一位老同学知道我远在他乡,难得吃上米粉,回到家乡一定要去品尝最美味的米粉。他专门请了半天假,开车接我去桂林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吃米粉,这家不起眼的米粉店是在一个窄小的巷子里,附近已停满了慕名而来的食客的车子,果然他家的米粉好吃,非但卤水纯香甘甜适口,米粉滑而扎实,要特别提到的是他家的锅烧,达到酥,脆,香,嫩的完美境界。
卤菜米粉
上个世纪的桂林,出了李宗仁和白崇禧两名大将。我一出大院门口,就可以看到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的故居,小时候上学路上经过她家门前时,时不时会看见老太太在二楼的阳台上晒太阳。白崇禧客居台湾,为解乡愁,经常在家中宴请广西籍同乡一起吃担子米粉,每次吃完担子粉之后,便觉得抹去了几丝远离故乡的惆怅。白崇禧有一个知名的儿子白先勇,他写过一篇小说《花桥荣记》,叙述的是一个米粉世家从桂林到台北的沉浮盛衰,以及几个广西老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命运变迁。小说从一口温软细滑的米粉说起,细嚼人间酸甜苦辣,感叹世途百般沧桑。
白先勇说“担子粉花样繁多、各有风味,一把黄豆撒在热气腾腾、晶莹雪白的粉条上,色、香、味俱全。我一回到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乡愁所引起的原始性饥渴,填不饱的。
白先勇小时候在桂林长大,对故乡有着极深的感情,尽管他们一家颠簸流离,辗转各地,他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时,仍然是一口地地道道的桂林话,所以在写小说《花桥荣记》时,白先勇说,是在心中以桂林话默念着写下每一句话。
小说开头写到,“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然,我是指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的那家米粉店。黄天荣的米粉,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爷爷是靠卖马肉米粉起家的,两个小钱一碟,一天总要卖百把碟,晚来一点,还吃不着呢。我还记得奶奶用红绒线将那些小铜板一串串穿起来,笑得嘴巴都合不拢,指着我说:妹仔,你日后的嫁妆不必愁了。”
话剧 “花桥荣记” (开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林曾是广西的省府,桂林人的自我感觉一向特好,觉得自己是见过世面的,而广西其他地方的人则是土里土气。以前其他地方的广西人似乎也认同,称他们眼里洋气的桂林人为"桂林阔子"。
白先勇在《花桥荣记》中,女主人公说道:“我们桂林那个地方山明水秀,出的人物也到底不同些。……我们那里,到处青的山,绿的水,人的眼睛也看亮了,皮肤也洗得细白了。”其实作者白先勇是借小说女主人公的话,表达自己对家乡桂林的自豪,赞美和热爱。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在他的《闲说桂林人》文章中这样描述桂林人:“广西人里面,牛气十足的当首推桂林人。桂林人的那份目空四野的傲气,恐怕与桂林这个地方的文化积淀厚实得令人喘不过气来有关。别的不说,就拿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说吧,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来巴黎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回国过过年。每年春节,巴黎的各大华人社团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演出,游行,舞狮,聚餐等等,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有过真正过年的心情,于我来说,过年,只有在故乡过的年才有年的味道。
(2019)马上就要过年了,小时候的我最喜欢过年前帮母亲准备吃的,那时家家户户都不宽裕,可过年家家都会认真准备,父母的单位会分年货鱼肉,将鲜鱼肉撒上盐,酒,酱油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再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再自然晾晒。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过年的时候,除了腌制腊肉,母亲还会炸猪油,煎豆腐,腌酸菜,母亲准备的时候,时不时会给帮她打下手的我的小嘴里塞点什么油渣,煎好一块小豆腐等等,家里热气腾腾的,充满过年的气氛。如果过年回乡下,则可以吃到爷爷自家做的豆腐,做豆腐的过程非常兴师动众,磨好浸泡好的黄豆,用一个大大的布袋滤掉豆渣,再把生豆浆倒进大锅里煮,屋子里到处都是豆香味,母亲总会在做豆腐前盛一碗豆浆给我喝,没有加糖,并不好喝,我却在整个过程中享受着过年的气氛。。
年前,桂林人都要在家里搞大扫除。按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而正月初一则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
除夕夜之前,我们小孩要洗澡洗头,要干干净净地过年。大年初一,则不要洗衣洗头的,否则会洗掉福气的。
大年三十,桂林人一定会准备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晚宴,其中腊肉、酿豆腐圆子、年年有鱼,荔浦扣肉等都是经典菜肴。餐桌上荤多素少,大人小孩都忘记琐碎烦恼,尽情享受美食。三十晚上,母亲会将早就准备好的不同面值的崭新人民币,給我们做压岁钱。我在家最小,母亲总怕我弄丢钱,每次都说帮我保管,我需要时她再給我,结果每次都是一年过去了,往往等到下一次过年,我都没有真正用过我的压岁钱,后来稍微大一点,我就坚持要自己拿着压岁钱。
桂林经典除夕菜肴 荔浦扣肉
在桂林,除夕之夜,桂林人年夜饭吃得早,下午五点就开始除夕晚宴,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围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天,有时打牌搓麻将,通宵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母亲要求大家在这一天要说吉祥话,穿新衣新鞋新袜,这一天小孩可以不学习,大人不做事,因为如果这天劳累,意味着整一年会辛苦操劳。在乡下,大年初一早晨,客人来拜年,主人要煮姜糖水,煮白糍粑来招待客人,糖水里泡一块米花糖,喻为甜甜美美开始新的一年。
自从18岁离开家乡,转眼我离开家乡的年数已经远远超过我在家乡的年数,之后读大学,出国,我常常不知自己如今最依恋哪一个地方。桂林,上海,巴黎,每一个地方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地方。
今年我虽然在巴黎过年,心却早已飞往那遥远的故乡,写下几个字疏解对故乡的思念。明年,明年,我要带着那百转千回的乡愁,回去过年,春节,春节,你要等着我回去。
岁在故土,年在巴黎,梦里亦知身是客,方把他乡作故乡。
离开桂林前的我
读者留言精选
1,过年的描述,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关于过年的节目,记得用糯米制作年糕和粑粑也是重头戏之一,一般是拿去外面加工,先泡好糯米,用粗木棒捣制,那石制舂米缸子我还有印象。
差点忘记了,桂林年糕有咸有甜,煎来吃是过年必备节目。现在还有这种年糕吗?煎好的粑粑蘸点白糖吃,好香。那是没什么好吃的,什么都是美食。
2,我也拿糯米去排队加工粑粑,那时候住在丽君路,要到三多路那边才有加工的,排好长的队。是蒸熟的糯米立即放进石头米冲里几个人用木棒冲打,棒棒响的,好过瘾。
打出来的粑粑还是热的,立即可食,不过父母都是只给尝尝味道。
春节的时候在碳火上烤粑粑也是乐趣。
3,我家里以前都是自己做萝卜糕。近年来因为米粉不好打,买的不好,我们也不做了。年轻时会帮忙炸蛋散,芋头丝,等有神气,自己又想做了的。桂林的炸玉兰片也是特色。
4,反正现在过年确实没什么年味了。
都是拿钱买,自己动手的少,物质上丰富多彩了!年味反而觉得不足,还不给放鞭炮了!
5,我这两天在家大扫除,窗帘洗了两天,给地板打蜡,过年不大扫除,更不像过年了。等会还要大采购,呵呵。你们准备得怎样了?
6,汕头城区年味很淡的,每年都冷冷清清,禁炮很是彻底,所以今年决定出行,不需要买买买[呲牙]明天在酒店陪老人吃了年夜饭,我们一家就赶高铁转飞机出国旅游啦。
7,忙到现在,才能偷机准备去花市走走。明天一早开车赶回去。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 【智子】 - 再见,我的2018, in 【辞旧迎新,塞纳丽人行赋辞寄语】
- 法国的夜空, 一颗亚美尼亚的彗星陨落 - 怀念法国之声 查理·阿兹纳弗
- 智子的星空 ~ Charles Aznavour : 《带我走吧》
-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阿Q: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人生天地间》法国巡演
- 【智子的星空】: 1998-2018,《生命之杯》(copa de la vida /The Cup of Life
- 【智子的星空】: 法国冰山香颂女神 – Françoise Hardy
- Une femme amoureuse 《恋爱中的女人» (【塞纳丽人行俏译名歌】: Une femme amoureuse )
-《哦,玛丽,Oh Marie》 - 法兰西不朽的文化耕耘者和摇滚法国英雄走了,'我真爱你' (Que je t'aime)
[塞纳丽人行- n°45]
- 登录 发表评论
- 1330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