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景,我爱故我画!
崔丽军
长居巴黎,此《巴黎系列》画集,有我多年在巴黎的写生,也有许多画于2020年巴黎疫情封城期间。集画成册,谨此献给我深爱的巴黎。
(一)塞纳河畔
巴黎圣母院
画的是三年前樱花盛开时的景色,樱花后面是巴黎圣母院最美的“玫瑰花窗”。
教堂设计之初,就是要通过玫瑰玻璃花窗和所有彩绘玻璃窗,让室内光线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一场“光和影的游戏”。
初见时只是惊叹它的美丽,动手画,才发现它的每个细节是如此的精致,对称,巧夺天工!彩绘玻璃变幻的紫蓝色如天国风云。
圣母院外的樱花树,每年春天繁花满枝,簇团锦绣,与花窗相映成辉。
2003年的圣母院
完全是偶然的机会,我没有画往常人们喜欢的正面,而选择了圣母院的背面。
当时只是觉得秋叶与古老沧桑的教堂和尖塔很有意境,像是远古的祖先,温柔而慈悲地俯视着时代的变迁…。
2019年4月15日,大火后的圣母院
美丽的“巴黎圣母院”塔楼在烈焰中坍塌。
这座拥有800年历史,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迹,维克多·雨果心目中的圣殿,就这样毁于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
巴黎圣母院大火三天后,我赶到塞纳河边。看到被烧没了的主殿屋顶和尖塔,只剩下的石墙立面,也是我曾经画过的一面。
巴黎圣母院旁边的樱花是有名的,高大,丰满,每年此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最美时光。
面对曾经画过的,现已不在的圣母院高塔,我用我的画笔,留下她最后的模样…,有意用那樱花的一末嫣红,祭献给春天的“她”。
巴黎司法宫
(法语:Palais de justice de Paris)是巴黎中心西提岛上的美丽建筑,占岛上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目前最古老的法院之一,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13 世紀,
这个塞纳河边最引人注目的美丽建筑和塔楼,曾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和著名的“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最后被关押和走向断头台的地方。
巴黎市政厅Hôtel de ville
市政厅就在塞纳河边,历史悠久。它经历了中世纪、法国大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见证了巴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市政厅有近600年历史,1357年7月,巴黎市长用市政府的名义买下塞纳河右岸“柱房”原址(maison aux piliers)~巴黎才有了“市政府”。
1533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为巴黎兴建一座“相配的”市政厅;1871年1月18日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公社放火焚烧市政厅。现在这幢大楼1882年重建。是巴黎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市政府前的广场上,一年四季都很热闹:春天是绿色花园植物展,夏天有音乐节…,秋天有地方特色的糕点面包节;冬天变成孩子们的圣诞节滑冰场;而它的富丽堂皇,更是来巴黎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线。
巴黎市政厅
市政厅广场的另一边,有一排喷泉,一年四季都有泉水喷向天空。給都市送上清凉。
巴黎新桥
法国巴黎新桥(Pont-Neuf)是塞纳河上年代最久且最为有名的桥梁。这座建于1606年的巴黎新桥,虽名为新桥,但却是巴黎最古老的桥,长232米、宽22米,由西岱岛分别连接左右两岸的2座独立拱桥组成。之所以命名为“新桥”,不仅因为它是一座建造时间跨世纪的“新”桥,更重要的是由于该桥属于巴黎建桥史上第一座桥上没有建房的石桥。当阳光明媚时,天是蓝的,塞纳河水也是蓝的,…很美!
圣米歇尔喷泉(Fontaine Saint-Michel)
位于塞纳河畔的圣米歇尔喷泉,是巴黎拉丁区中心的最宏伟的喷泉之一,由建筑师Gabriel Davioud设计。 矗立在古埃及风格的拱壁前。喷泉完成于1858–1860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奥斯曼男爵重建巴黎伟大工程的一部分,非常宏伟漂亮。圣米歇尔屠龙的故事被塑成青铜雕像,经过岁月洗礼而变成绿滢滢的,色彩别具一格。喷泉下面泉水潺潺,冬夏不绝。是歇脚,约会的好地方。喷泉正好面对圣母院,周围是巴黎古老的小街小道,里面有不少餐馆,小剧院,书店…,是巴黎最有魅力的地点之一。
“塞纳河畔书摊”
塞纳河两岸,约有成百上千个神秘的绿皮箱。是巴黎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各类古旧的书籍、报刊、明信片…等等,每天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白天书摊,晚上绿皮箱,与塞纳河水遥相呼应。浪漫的情境,起源于十六世纪,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时,皇家图书馆里的书籍被抢,流散于市井之中。所以,如今那些旧书摊售卖的,有可能是好几百年之前的“皇家藏书”。法国政府禁止书摊贩主售卖新书,旧书摊的复古风格得以保留至今。正因为旧书摊的藏书历史源远流长,在书摊驻足的文豪亦是数不胜数。海明威、马尔克斯还是萨特、都曾为它打call。巴尔扎克称“塞纳河畔的书摊”是:“吞噬了巴黎诗人、哲学家和学者的辉煌地窖"。到巴黎,不能不到塞纳河,到塞纳河,不能不看到这些奇特的书摊。尤其是春天假日,漫步河边,和着圣母院的钟声,看赛纳河的悠悠流水,再随手翻翻书摊上的旧书,是一大乐事。最近,法国已将“塞纳河书摊”申遗。
如果时间是一条河,塞纳河就是这条承载了千百年历史风云的河。而巴黎,就是在这条河上漂浮的一艘大船,她如同巴黎市的市徽铭文所说:“历经风浪,永不沉没”。
从塞纳河上游眺望艾菲尔塔。
艺术是人类之上的美丽浮雕!(L'art, c'est le relief du beau au-dessus du genre humain.) —维克多.雨果。
(二)流动的盛筵
1957年至1960年,海明威创作了小说《一场流动的盛宴》,英文名为《A Moveable Feast》。海明威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不论去哪里都将与她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巴黎小街”。
巴黎的魅力,不光在于游人如织的艾菲尔塔,圣母院,香舍丽榭…,还在于那些“藏珍隅宝”的小街小巷,那才是真正的巴黎:高高的拱门内,曾掠过“三个火枪手”的马队;路边的灯光,闪烁着人类启蒙的“Lumières”。树荫遮掩的墙上,曾张贴过法国大革命的“宣言”,见识过那历史上的腥风血雨……走进这里,你能看见:古朴的路边商标牌,是几代传承的手艺;阁楼上的小窗,是哪位世界大文豪的故居,小小的玻璃门后面,有着最精美的古董;春日阳光里,随风飘来小提琴的旋律,………巴黎有成千上万条这样的小街,每条小街都有自己的“故事”。
“巴黎餐馆”
巴黎有无数“风情万种”的餐馆和咖啡吧。那里不但能享受“大厨们”的各路美食,拿手绝活,而且它们经常藏身在花径通幽的好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能发现它们是乐趣:不必非得“米其林”,就是小街小巷里,你都会发现魅力十足的小酒馆,咖啡吧。……历史加典故,佳肴配美酒。品色、香、味之时,再观上一个“景”,实乃人生一大美事。
蒙马特高地
高地上有许多这样的宅邸大院,爬墙虎布满的窗子后面,隐藏了多少的故事…。
玫瑰之家
La Maison Rose。同样是蒙马特高地上的著名酒家,故事多多的百年老店,也是现在年轻人们的“新宠”。
安吉拉兔子之家
蒙马特高地后面著名的小酒馆,当年贫穷而年轻的印象派艺术家们在此欢聚痛饮,谈笑风生。今天仍保留了当年的乡村场景,每晚有民间说笑节目演出,当然,少不了喝一杯!
蒙马特高地画家广场。
圣心大教堂位于蒙马特高地的制高点上,大半个巴黎清楚可见。教堂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颇具东方情调。教堂后面“画家广场”的历史比起教堂来,历史要久远。二三百年前,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都想到这里淘金,很多著名的画家当年都曾经在这个画家广场作过画,广场几乎见证了整个法国绘画艺术的近代史。画家广场的四周全是餐馆酒馆,很多人走累了,就坐在四周围,边休息喝饮料,边看风景。广场上,音乐声,笑闹声,…从来没有停止过。每次到蒙马特高地,总会到这里看看,五光十色的画作,各具风采的巴黎风光,滑稽而又传神的幽默漫画像…,你能在那里见到所有你想看到的“巴黎特色”。
巴黎老餐馆
巴黎的小街小巷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百年餐馆,那些紫藤架下的位子,很可能正是哪位历史名人坐过喝咖啡的地方…。
巴黎街景
巴黎之所以享有花都、 艺术之都的美誉,除了其中包含的“浪漫”和具有丰富的艺术瑰宝之意外,奥斯曼式的建筑也应是其中的元素之 一。19世纪时,奥斯曼男爵受命于拿破仑三世,为巴黎设计了全新的街道规划图。宽阔的林荫大道、宏伟的白色石墙建筑和铁艺阳台,形成了巴黎的现代典雅风格。在随后的17年间,巴黎在奥斯曼的蓝图下,从中世纪城市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都市。
“花神”咖啡馆。
巴黎塞纳河的左岸的“花神”咖啡馆,是巴黎著名三大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闻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毕加索、萨特、布雷东,甚至前苏联的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咖啡馆与文学渊源颇深,有自己的文学奖学金,在二楼上会为得奖者保留专座一年,还将永远陈列一只刻有得奖者名字的咖啡杯。“咖啡”是巴黎人的另一个“情人”,不论穷富,都爱到咖啡馆,一杯咖啡,能从中午喝到下午。咖啡馆的小哥也习惯了,听之任之。巴黎的咖啡馆无计其数,喝好咖啡并不非得去“花神”。但花神名气大,而且里面的“热巧克力”特别好喝。又浓又甜。法国的热巧克力,是用真正的巧克力块融化在牛奶中,很浓,通常送上来时伴一杯清水,喝几口巧克力后,最好抿一口水,清清口,恢复味觉,再接着…,这样不至于被浓浓的巧克力“齁”住,失去了味觉。喜欢这个“花神”的门面,典型的巴黎风情”。
《封城的巴黎》
自疫情闭门以来,无人的巴黎,同样美的令人窒息,感慨万千。春天是巴黎最早美的季节,满树的樱花团团簇簇 ,游人如织。今年照片上的樱花灿烂如旧,只是可惜无人赏观啦。愿用画笔,把这美景定格,留下历史性的纪念吧。
(崔丽军,2020、04、03,巴黎封城之时)。
以此纪念不平凡的2020年,祝大家2021新年快乐!
(三) 艺术之城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歌剧舞台。巴黎歌剧院成为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曾参观过这个富丽堂皇的歌剧院。其典雅辉煌令人震惊,完全是一座艺术的宫殿。今天只画了它的大门和旁边的雕像。那里是歌剧院大门外的多阶大平台,平日总有音乐家在此即兴表演,台阶上坐满听音乐的人,阳光下,回音缭绕,演奏的人和听的人都陶醉在音乐中 。
女像柱 Caryatide
“caryatid”来源于希腊语karyatides,翻译成“卡亚伊的少女”,纪念阿尔特弥斯·卡亚提斯女神。女像柱是雕刻的女性形象,作为柱子、圆柱等支撑性建筑。已知最早的女像柱存在于希腊德尔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重振了这种艺术手法。巴黎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也有许多后来“新艺术风格”的建筑,装饰有各种各样的“石像柱。十分精彩!这个“石像柱”,在玛德兰娜大街上,是真实版“茶花女”(玛格丽特)住过的豪华公寓,在大门口的梁柱上,装饰的这两个“女像柱”,十分的优雅精美。巴黎建筑物上有许多精美艺术品,而每个雕像后面,都有一段“故事”。每次走过路过的“赏心悦目”,也是让人难忘的一道风景线。
巴黎协和广场有8个女神像,她们分别代表八个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
马利的骏马
矗立于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入口处,由雕塑家库斯图(Coustou)最初为太阳王路易十四位于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在位于巴黎西边十五公里的马利乐华小城为自己兴建一座比凡尔塞宫更为隐秘的离宫,设计师在广阔的离宫花园里建造了众多华美的喷泉水池与雕塑。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廷花园里运送到巴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里。
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
位于巴黎第六区,巴黎市中心。1612年亨利四世被刺后,由来自佛罗伦萨的皇后玛丽·德·美第奇建成。当年皇帝的别宫卢森堡宫(Palais du Luxembourg),在大革命期间曾作为监狱,今天是参议院所在地。卢森堡公园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公园(224,500平方米),也是一座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公园,有巨大的梧桐大道与花园、喷泉,音乐亭,中央水池和花坛。公园向四面八方敞开,可以通向巴黎的各个方向。园中的道路是平直的,树冠很高,使得视觉通透。巨大的林荫树下,共有106座思想家、诗人,以及许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雕像,每个雕像都有许多故事。其中有20座是法国著名皇后和杰出女性的雕塑,公园也是露天雕刻艺术博物馆。公园内永远散放着许多绿色的铁椅。可以免费自由使用。悠闲的巴黎人在这里聊天,晒太阳、玩传统的滚球游戏,大学生们在美第奇喷泉边看书,谈情说爱。孩子们在喷泉水池中玩小船…。这个公园是巴黎人的最爱,是闹市中的一股清流,是巴黎一百多年几乎不变的美丽。公园内的雕像和铁椅,是卢森堡公园的特色。树荫下,微风吹过,带来阳光的味道,和远处的花香…。
“巴黎女神喷泉”。
漫步在巴黎街头,你时不时会遇见一种由四个女神像围绕作为支柱的深绿色小亭。这就是著名的“华莱士饮亭”。1871年,英国绅士理查·华莱士自费为巴黎提供50座饮用喷泉。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些喷泉还在使用中。巴黎街头随处可见这种女神喷泉,又漂亮,又实用。行人随时可以免费享用干净的饮用水,她们是真正的女神!画的是香舍丽榭大街上的“女神喷泉”,炎炎烈日时,有树荫撒下阴凉,有女神奉上清凉泉水,…岁月静好。
“向伏尔泰(Voltaire)致敬”
伏尔泰~启蒙运动(Lumières)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启蒙运动是现代化的开端。它是人类认识自己,向神权和王权宣战。用理性主义驱散蒙昧。启蒙运动从法国起,发展到英国、德国…及整个欧洲,但在法国最彻底,批判性最强。伏尔泰提出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的主张,传遍全世界。伏尔泰死后,享尽哀荣,他的棺木放在巴黎先贤祠最显眼的地方,棺木上镌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画伏尔泰,极简的素描,只突出伏尔泰老年后的睿智,沉稳和执着。向法国的文化先驱们致敬!
”肖邦墓”
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的墓,坐落在巴黎拉雪兹公墓的一个小山坡上。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那是人们对天才大师的惋惜和哀悼。肖邦21岁时,来到巴黎。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法国人的高傲、细腻、典雅,和波兰人的淳朴、热情、纯真,成就了肖邦的音乐风格。肖邦因“肺结核”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9岁。他与比他大6岁的女作家乔治.桑的爱情故事,以及他那才华横溢的钢琴鸣奏曲,一齐流传下来,成了巴黎的又一个传奇。根据肖邦的遗愿,他的心脏被送回华沙,安葬在故土。而肖邦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肖邦的墓前,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一年四季鲜花怒放,肖邦和他的音乐永生,他永远是年轻的“钢琴诗人”!喜欢肖邦的奏鸣曲,也喜欢他对故土的忠诚,对我们这些身在巴黎的中国人,也是无形中一份思念的寄托。向巴黎所有天才人物的致敬,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巴黎的辉煌!
梵高的小教堂
巴黎附近的瓦兹河畔欧韦尔村(法語:Auvers-sur-Oise),有梵高画过的小教堂,梵高在这小城镇居住两个月以上,创作了超过70件作品,几乎每日都在创作。他在这个小村去世,并葬于此地,与他哥哥的墓地相邻。
枫丹白露王宫花园中的“黛安娜狩猎女神”喷泉。
巴黎里昂火车站
火车站是巴黎最早的交通枢纽之一,周围是典型的巴黎建筑物。高大庄重的大楼有许许多多的窗户,看着那火车站中来来往往的旅客,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阅尽了多少悲欢离合…。
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近十四万劳工到欧洲为参战的协约国服务,四万来到法国,里昂火车站正是他们当年出发上战场的地方。
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聪明,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海军声明:外籍劳工,只要中国人。英国陆军也表示,所有外国劳工里,中国人是最优秀的,能够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工作效率还非常高。
法国的总司令写信给法国总理也称赞华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狂射下毫不退缩,值得尊敬。
20000多劳工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客死他乡,墓碑全部选择朝向东方。因为,在他们心中,东方遥远而炙热的土地,始终有自己的根和魂。
战后,1998年在法国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法国政府竖起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纪念的不是将军和士兵,而是一群中国人。
巴黎里昂火车站,留下中国华人闯荡世界足迹的地方…。
法国小姑娘
卡蜜儿Camille是先生家的第三代,活泼可爱,坐不住,给她画像可费劲儿了。
我们的一生,就是一本回忆录和画册。当你老了,也许只有你一个人会看。我只希望那时候回看一生,没有遗憾,没有虚度,那一幅幅的画面,还能让我心生美好,热泪盈眶…。
- 登录 发表评论
- 1100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