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渱之巴黎】打疫苗的奇怪经历 : 打疫苗竟然被冒名顶替

巴黎人多,很难在网上约到疫苗接种,只好两次去市政府,排队注册。三周过去了都没有轮到我,有医生证明也没用。朋友们很多都打了第一针,有的还成功打完第二针。大家开始谈论聚餐,秀美味佳肴,做旅游计划,……我更是心急如焚。前天在doctolib法国医生网站上偶然看到:巴黎13区市政府疫苗接种中心抛出了一个辉瑞接种空位,第二天下午5h20。好运气啊!立马抓住,提供信息,回答问题,终于得到了疫苗接种确认通知。按照程序登记,出示身份证,医疗卡,输入电脑,费用全由社会医保支付,过了两道关,最后把填写好的表格交给等待区执勤小哥,小哥再交给疫苗接种区护士,由她安排持文件呼唤等候者。等候区里好几十人,从50岁到8-90岁不等。只有几个亚洲人。

【渱之巴黎】法国护士女士 : 成熟温柔能干

遵循医嘱,左耳朵胆脂瘤摘除手术后第八天,我需要找护士拆线。为了不长途跋涉,劳民伤财去医院,手术前,善解人意的医生就给我开好了拆线处方。方便在家附近,找个国家认可的护士,免费拆线。手术前,在药店取术后必备药时,药剂师一下子给我推荐了五个,有护士资格证的电话号码。他说在需要时总可以找到一个。

《阿凡達》,一場屬於「白左」的春秋大夢

這表面上看挺好理解,《阿凡達》麼,當年就是部叫好又叫座的大片,我上大學那會兒,從不同渠道反覆看了這片子三遍,那會兒這片子確實風靡全球。 但最近,我接到不少朋友的反饋,都說他們懷著一顆「還《阿凡達》一張電影票」的心走進電影院,看完電影以後卻覺得味道怪怪的。 《阿凡達》還是那個《阿凡達》,影音效果也在3DMAX的演繹下更好了,但多年之後,成熟的我們再看這樣一部講述「人奸」故事的電影,卻感覺有種說不出的彆扭勁兒。 我覺得這是好事兒,因為我們不再願意被白左忽悠了。

【渱之巴黎】我在巴黎做手术

记一次巴黎耳部手术经历,见证法国医疗制度,见证法国医护人员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环接一环,密切配合的工作效率。上午医生助理来查房,告诉我昨天手术很成功。他们摘除了中耳道胆脂瘤,发现瘤侵蚀了一点脑骨,为了彻底清除病灶,他们在脑骨上打了个小洞,做了重新修补。他逐一告诉我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并马上约定了三周后的复查。下午在护士们的帮助下,我办好了出院手续,整个手术过程中的费用全免,由社会卫生保险机构支付。这就是法国的医疗制度的好处。虽然你工作时会每月支付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金,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你自己受益。而那些弱势群体,穷人,难民尽管没有付出,照样能够获得法国政府在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多方面的资助。

拿破仑的情书,情皇煽情,有情中英译者窥心“大撕裂”

1796年3月9日,小拿和芬姐在巴黎2区政府领证。女比男大6岁,好没面子。书记官就在结婚证上给女减了4岁,给男加了18个月。两天后小拿就去部队报道了。拿破仑的情书写得多有感情!那是真爱!情皇煽情,中文译者窥心“大撕裂” !

【渱之巴黎】圣女(剩女)行动

维维是一个职场非常成功的女性,她身材高挑,齐耳短发,五官清秀,虽称不上大美女,小家碧玉绰绰有余。维维父母不断降低选择女婿标准,原来要求门当户对,男方高富帅的条件逐年降低,如同“过期货大拍卖”,低到只要人品好,重感情,有职业上进心的一般男士,包括接受离婚有孩子的。然而就找“一般男”也非容易,你喜欢他不爱,他喜欢你不愿意。好男人们都去哪儿了?

法广采访:旅法学者刘学伟:新冠病毒精准地击中了西方文化的诸般弱点

一年多前爆发的新冠疫情大流行病至今仍在困扰着许多国家民众的生活常序。小小的新冠病毒从发现到肆虐全球,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从亚洲到欧洲乃至美国,各国的医疗体系都在经受着空前的考验,经济运作也处于部分停顿状态。各国政府治理疫情的方式引发了不少非议,民众的不满情绪有所增长。 不过,随着接种疫苗活动逐渐在各国展开,战胜病毒似指日可待。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经历,法国政府在管理疫情的方式上是否存有瑕疵?疫情为法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此,旅法学者丶历史学博士刘学伟先生向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

巴黎的蔡平配先生 — 既工于美食烹饪艺术, 也善于油画艺术

蔡平配是一位餐馆老板,他的餐馆叫“大中华酒家”,位于巴黎十三区,这里是东南亚华人聚居区。蔡平配来自福建莆田,能在这地块站住脚,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实属不易。他的餐馆装饰古香古色,很有“中国特色”,就连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都来餐馆为他拍的电影取景。2019年,餐馆获得法国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发的“金筷子”奖,巴黎市府政要及众多社会名流出席颁奖仪式。在事业上,蔡平配算是一位成功者,他的餐馆规模在巴黎华人餐饮业中也屈指可数。

听得秋声忆故乡, ——读野夫《尘世挽歌》

作家野夫的作品在中国似乎已经不能出版和再版,那些被读者热爱、争相阅读的散文集成为某种“禁书”。但是我感觉到他依然是一个热门作家,一个被读者念念不忘的写作者。他的散文似乎从没有远离读者的视线;他的每一次新作都引起读者的追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野夫的中国当代文坛,会是怎样的文学空间。对我来说,那将是一个失去某种重量的文坛,失去了历史厚度的散文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