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日星星物语
作者 智子
今早
巴黎醒了
面包店飘出香味
咖啡馆亮起了灯
地铁开始奔跑
埃菲尔铁塔舒展胳膊
凯旋门开始旋转
蒙娜丽莎向你微笑
巴黎在复活之中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地球上一片寂静,从大街到小巷,从城市到乡村,从东方到西方,人类变安静了,杏仁树照常盛开,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歌唱,晴朗的天空属于它们,河里的水变清澈了,鱼儿欢畅,在它们的家园里,春机盎然,柳绿桃红。而禁足的人们离开喧闹,走进上帝安排的一场集体的恐惧中,在各自完美的孤独里。也许人类共同的危机感能成为团结人们的一个纽带。
法国从今天开始解封,我的每日一记就到此结束了,56天里, 我每天记录一点点感想,首先是为了自己的记忆,怕自己今后忘记这段特殊时期,我们经历了一场好莱坞世界末日灾难大片都没有设想到的疫情,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渺小和脆弱,看到了人们的恐慌和悲情,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而这一切都不如我们看到的无畏、忘我、坚毅和感受到的温暖、力量和希望。
2020年3月15日
今晚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宣布,从午夜开始,关闭所有“非必要”的公共场所。这在法国是头一次,在战争时期都没有过。
有感而发,作一首《子夜的巴黎》。
今夜的巴黎
是一艘静止的船
停泊在一个隔离的港口
今夜的巴黎
是一只惊弓之鸟
躲避着新冠的追逐
今夜的巴黎
莫里哀拉下帷幕
卡西莫多让钟摆停止
今夜的巴黎
解散了烂漫
收起流动的盛宴
今夜的巴黎
雾幕沉沉
恶之花悄悄盛开
今夜的巴黎
波德莱尔打开城门
流放巴黎的忧郁
今夜的巴黎
波希米亞人走下蒙马特
哲学家走出咖啡馆
子夜过去
黎明揉揉眼睛
发现一个新生的巴黎
2020年3月16日
今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自明日(17)中午起,至少15天内在法国境内禁止集会聚会等活动。30天内关闭欧盟和申根区边境,推迟法国市镇选举第二轮投票。国家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国家的责任在于保护人民,团结人民,齐心协力,和衷共济。
马克龙以平静而有力的语调重复了六次,“法国现在进入战争状态”。
但是马克龙在讲话自始至终未使用“封城”(confinement)一词,城市之间将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来往,但没有阻断交通。
今天去附近超市买菜,发现很多货架空了,封城首日感觉到了人们的恐慌。
2020年3月17日 (第一天)
今天早早醒了,比要出门上班还要醒得早。习惯上,吃完早点,洗漱,想穿哪一件衣服,决定后,开始洗脸,涂芦荟,护肤液,粉底,描眉眼,口红,打上《美丽人生》的香水,然后漂漂亮亮地出门。出车库常常惊艳于天边的灿烂朝霞,感叹每一天的崭新,打开《古典音乐》电台,听一曲曲熟悉的音乐。到公司后,看看窗台上的花草,和同事行见面礼,快快喝一杯咖啡☕️,然后就开始打开电脑,这似乎才是正常的日子。
而从昨天开始,吃完早点,照样洗漱,却不再想要穿哪一件衣服出门,不化妆了,也不打香水了,打开电脑开始上班。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去阳台上看看天边的朝霞是否照样升起,窗边的花草是否还在安静地美丽着,看看微信圈的你们是否还好。
今早分享一首门德尔松的 Op.34-2《乘着歌声的翅膀》,原为德国诗人”海涅“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 而广为传播。
2020年3月18日 (第二天)
今天按时醒来,天气不错,穿上外套,准备去楼下锻炼一下,临出门时,改变了主意,想起昨天电视上说的,不要以为你没事就可以出门,因为你可能在潜伏期,可能没有症状,但却可能已经携带毒并传播它。昨天法国新冠病例还是新增了1097,但街上行人明显是寥寥无几了。法国人像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样,需要说服,需要管制,需要看清来者不善。马克龙两个星期前还在剧院看戏,说生活应该继续,十天后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这种转变还算亡羊补牢,没有刻意隐瞒,也没有视而不见。
今天早上发现买的巧克力面包略微发硬了一点,羊角面包还好。吃完早点后有点后悔,好像吃多了一点。来法国这么多年居然第一次有了节省的念头,特殊时期,得省吃俭用一点了。
打开电脑,开始上班。
2020年3月19日(第三天)
昨晚手抄一份出行证明书(打印机没有墨水了),写得有点不耐烦,才发现是好久没有拿笔写字的缘故。今早揣着它去河边跑步,发现有不少晨练的人,大家似乎都在认认真真地锻炼,不可拖沓,否则也会因为在外停留时间太长而被罚款。
第一次觉得,外面的空气真好,格外的安静也很好,第一次清楚地感觉晨阳的温柔,它轻轻地撒在我的脸上,像妈妈看我的眼光。
2020年3月20日(第四天)
持续一周在家上班,最大的变化是让人忘记是星期几了,昨晚看到头儿安排一个会议,时间是星期五早上十点,我不敢相信怎么就到星期五了,仔细看了电脑上的日历,才确切了。
小女儿非常自觉,胜过大孩子们,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学习表格,每天在网上看老师布置的功课,一丝不苟地做作业,她的认真似乎是天生的,比我好。昨晚她问我,妈妈,明天是星期几了(她也不清楚了),我说是星期五,她说,我们有抽查考试,我得准备了。
我没有告诉她,禁闭状态也许还要持续。孩子很有意思,度假时不想回学校上课,不是度假时也不想待在家里,要去上学。
有一个朋友给我留言,“希望每天看到你的日记”。
2020年3月21日(第五天)
今天是禁闭后的第一个周六,往日的今天,通常是阳光明媚的,吃完早点,收拾一下,便背上一个布袋,里面放着几本改还的书,出门去。到了市图书馆,还书再借书,顺便看看楼下大厅里的展览。
图书馆旁边就是教堂小广场,围着广场就有五家面包店,我会去习惯去的那家买两条传统长棍面包,它们经常是刚刚出炉的,它们给人温暖的感觉,像父亲的手温,小时候我喜欢伏在父亲膝盖上打瞌睡,他的手会轻轻摸着我的头和我的耳朵。
买了面包,去周末的露天市场,买一些时令水果,无论如何都是要去经过花摊的,一经过就很难拒绝一个给自己买花的理由,仿佛有书,面包,必须还要有花,周末才是一个完整的周末。
而今天早上,我像放电影一样回想从前的周六,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温度和香味。
2020年3月22日(第六天)
今天早上醒来心情有些沉重,这次欧洲疫情的严峻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和大多数法国人一样,以为不会在欧洲泛滥蔓延的,可是病毒让我们看到它的威力和我们的无奈无助。
昨天在一个群里和群友们有不同意见,一些群友认为前段时间支援武汉的物质严重地伤害了法国本国的利益。两个月前我也认为大家不要占用了口罩资源,应该把口罩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现在法国人的确没有口罩了,连医护人员都紧缺,当然这应该不是完全因为支援武汉的缘故。法国医疗资源均由法国卫生部统筹。据说法国每天就需要700万只口罩,而法国本土几家口罩工厂眼下每个星期最高产能600万只。
鉴于医护人员严重紧缺口罩,民众更买不到口罩,法国政府取消口罩征收和海关拦截,援助的大门敞开了。
这次疫情,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在真相来临之前,凡事不要绝对,不要肯定,更不要永远认为自己会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另外,法国人这个星期也在逐渐学会遵守规则,禁闭开始起到一定的作用。
每天晚上八点,在法国的你们,请别忘了打开窗户,为我们的医护人员拍手鼓掌,感谢他们,并保护他们!
意大利加油,欧洲加油,法国加油!
"河水不饮河水却灌溉大地
树木不食果实却奉献果实
阳光无需光环却普照大地
花朵无需香馥却芬芳空气
为他人而生活乃大自然法则
我们天生需要互助互爱
无论如何困难
快乐的生活是美好的
当别人因你而快乐 世界就更美好
让我们所有人都记住
叶子每一种变化的颜色都是美丽的
生活每一个变化的瞬间都是有意义的
这需要我们具有清晰的视野
因此不要抱怨而抱怨
记住痛苦会让我们更清醒地活着
面对问题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而共同祈祷希望则让我们不再孤单!"
分享朋友的一句留言,
扬子初融
塞纳遇寒
君怀苍生
日月可鉴
2020年3月23日(第七天)
早上醒来,透过窗帘,看到外面的阳光,不知为什么今早会特别地想着意大利这个国家,也许是昨天在媒体上看到一个无助的泪流满面的意大利男人。一位意大利护士说,在新冠病毒面前,意大利已经屈膝、无能为力了,医护人员不得不像在战争时期一样选择拯救病人。而昨晚公布的意大利死亡人数自2月24日以来,第一次出现下降,这给濒临绝望的人们带来了微弱的一线希望,希望意大利挺住,希望意大利站起来!
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如果不对远方的苦难进行思考,再近也只是“观看”》,文章很平和,有反思没有“批判”。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瞬间,在电视上看到一幅凄惨的正在世界另外一处发生的镜头,我们感叹一声,就换台了。
“如何应对远方的哭声?如今随着现代网络媒体的发展,来自远方的苦难也被逐渐拉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并变得密集。作为观看者的我们,由此生发出的情绪极有可能从最初的共情转变为疲惫、无感、麻木、甚至是冷漠。”
是司空见惯,大众媒体造成了冷漠与麻木,还是人类需要忘却的本性?媒体应该让人们扩大意识,知道我们与别人共享的世界上存在着的无穷苦难,今天发生在别人身上,明天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不对远方的苦难进行思考,再近看也只是“观看”。
2020年3月24日(第八天)
早上醒来,窗外的太阳还没有出来。这周我已不再出去晨练,河边的路被封了,上一次去河边,发现河水绿了,其实应该是河两边的新树叶在长出来,映在水里。
因为不能去河边,心里曾有一个可笑的想法一闪而过,怕那边的树木因为在等待自己而忘了生长,怕晚霞因为不见我而不肯离去。
昨晚法国的疫情报道让人忧心忡忡,仅24小时法国新增病例就几乎达到4千(3838)。总理晚上出来电视上讲话,告诉大家做好准备,禁闭会延长。另外,继周一第一名医生感染殉职,昨日又有四名医生因被感染而殉职。
鉴于日益严峻的疫情,政府推出更严厉的禁闭法,违反法规的公民将承受更高的罚款,从135欧元可上升到1500欧元,至3700欧元,及六个月的监狱。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反对使用氯喹类药治疗,因为其有效性还未被广泛临床经验证明,政府仍然首次允许医院采用氯喹类药治疗,目前主要仅用于重症病人的治疗。
全民测试,是大家讨论的另一个争议话题,诚然它可以挖掘潜在的病例,隔离防止传染,但未必是一个可行方案,无论是从技术和人工成本,还是从安全的角度。
现在,留住脚步,就是留住生命,你的,我的,他她的。
今天也是诗人海子的生日,分享他在1985年作成的《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2020年3月25日(第九天)
每天早上醒来,每天是星期几已经不重要,但每天那几个数字很重要,它们与生命相连着,有多少人被感染,有多少人离开人间,有多少人治愈重新见找回健康。
昨天公司部门开了一个“虚拟咖啡会”,大家通过网络聚在一起,交谈工作及生活感想,同事们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禁闭俱乐部”,每个人可以在那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谈到各自禁闭在家,如何派遣受困时间,保持乐观情绪,我分享了我的两点经验,写日记 “Journal de confinement”,和阅读。在读写中,你的步子就可以迈出去,在一个更广阔的自由世界里。
小女儿从小对日子的特别很留意,经常提醒我哪个日子的不同,现在仍然是这样。上个星期日,她说,如果不是因为病毒,今天该是市政选举投票的日子。昨天她说,如果不是病毒,今天该是我们班去德国寄宿学习一周的日子。昨天电视上看到,禁闭会再延长四个星期,学校要等到5月4号才可能开学,女儿听到后,眼睛闪过失望和懊恼,但她却不再说出来。
孩子们想方设法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甜点,昨天做的红水果蛋糕好吃极了,可是家里的面粉快没有了,超市上已经两个星期没有面粉卖了。
昨天,加拿大的凡凡女士写了一篇《美丽的外表伪造的信---假冒比尔盖茨的新冠病毒忠告信》,引起不少争议。
《Covid19 真正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个题目,我看后觉得它有些急功近利,因为虽然中国已经逃过一劫,但整个西方却正在走入疫情的深渊,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我们还不知道后面的几个星期里会发生什么,现在做总结还为时过早,所以比尔盖茨应该是不会现在就写这么一封信。
有不少人认为,不必纠结究竟是不是比尔盖茨写的,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在非常时期,也许我们特别需要心灵鸡汤和精神上的支撑?
恭喜武汉的朋友们终于可以走出去了,朋友分享了武大的樱花雪道的美景。今天巴黎的天气很好,窗外的天空蓝得碧空如洗。
2020年3月26日 (第十天)
我的电脑出了问题,得换一台新电脑,昨天和公司技术服务部联系好,今天回公司换电脑,昨天下午公司人事部门为此马上给我发来特例出行证明。
家里的打印机没有墨水了,没法打印, 只能把公司开的出行证明下载到手机上,万一路上碰到警察,也好有个证据。早上早早起来开车出门,路上的车很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辆小白车,定睛一看,是警车,我一下子心提了起来,怕他们拦住我要出行证明,他们在一旁停了下来,我松了一口气,赶紧开过去了。
高速公路上的车很少,车子出了高速,快到公司时,又看到一辆警车,警察检查过往车辆,不过正好是在我经过的路的对面。
到了公司,平时车停满车的车库今天只停了两辆车,大厅里还有一人值班。平时要等好久的电梯,这会都空着。上楼,穿过走廊,整个楼面空无一人,挂在衣架子上的衣服,让我晃眼一看以为是人,真是有些草木皆兵。
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看我的兰花。因为决定禁闭的那天,我在家上班,未能回办公室把它们拿回家。十天过去了,它们真有几分蔫巴,不过一看到我,仿佛像迷路的孩子看到妈妈一样,觉得得救了,破涕而笑。我把它们小心地放在两个袋子里,把它们放到车子上。
换电脑前赶紧把这趟的出行证明打印了出来,回去的路上还可能用到。站在打印机旁,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脑子里立即闪过恐怖电影里的场景,该不会是什么坏人吧?我探头一看,原来是打扫卫生的工人,他一看我,似乎也吓了一跳,估计没有想到还有人出现,还是一个中国人。
背着旧电脑去找服务部的Pierre,他一会就把新电脑调好了,背着新电脑准备离开。
下楼经过公司楼下的花园,明媚的春光温暖地照着大地,花儿长出来了,它们懒羊羊地晒着太阳,偶尔微风吹过,摇曳着的花朵,像我们年轻时的笑脸,这个春天是属于它们的。
2020年3月27日 (第十一天)
每天早上醒来,在微信里都会收到朋友的问候。两个月以前,是我担心困在武汉的朋友,现在是大家担心困在巴黎的我们,想想,这个地球人和人是相连的,只是我们多么希望,不是因为这邪恶的病毒。
我们能够禁足在家里的人已经是幸运的,除了战队在第一线的我们的医护人员以外,还有超市,银行,邮局,清洁公司等等,他们的职工还在继续为我们工作,有很多的商场收银员还没有口罩,为了生活,也为了他人,他们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们去这些地方时,想到保护自己的时候,请想到更要保护他们。
似乎还有继续囤积口罩的商人,请你们想想这些继续为我们工作的人们,想想经济上受重创的、我们第二故乡法国,贡献你们多余的口罩吧。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球危机,我们在浑浑沌沌中似乎开始意识到,我们一直强调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发展,而忽略了全球的健康医疗保障,以至于这次新冠病毒的爆发蔓延,让整个地球陷入瘫痪状态。
全球的团结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当今地球上的人要想好好活着,要遵循一个统一的规则,制定一个统一的地球计划,跨过民族文化宗教的差异,寻求全球合作,我们更需要关心我们生活着的整个地球,而不仅仅是我们生活所在的国家,地区和小家庭。
地球有未来,国家才有未来,我们才有未来。
2020年3月28日 (第十二天)
今天又是星期六了,这是禁闭后的第二个星期六,如果不是禁闭,我得去市场上买花草回来种了,不能出去,就想想从前买的花。
在市场上,曾经买过一次嫣红牡丹,花主说,这是会变色的花,我将信将疑,把它们买回来放在花瓶里,小小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到了下午,花的外瓣慢慢张开了,里面的花苞却还紧闭着。第二天早上,花苞全都绽开了,我才发现每一朵花是非常大朵的,不知是不是绽开的缘故,花的颜色变淡了。第三天,花瓣完全绽开,花蕊也一览无遗,花的颜色真的变了,从嫣红变成了水红。第四天变成了粉红,再往后颜色就变成鹅黄,乳白。
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地板上落了一地的花瓣,花瓶里只剩下孤零零的花枝,一片片花瓣簇拥在一起,并不显得凄凉,它们似乎并不为这短暂的、美丽的一周而忧伤,有结束的美也许才是完美的。
2020年3月29日 (第十三天)
因为时下热文 《那年的万箭穿心,那年的旷世悲凉》,我关注了它的作者—刘原,与朋友们讨论他,朋友们对他有几分了解,认为他是一个比较真的媒体人。
这篇文章的开头,“好久没写公号了。前几天有读者质问我:年过六旬的方方即将写下她的第60篇封城日记,不知原叔搂着老婆孩子过得可好。这话击中了我。首先,我过得不好,时常失眠,在悲伤的梦境中醒来,其次,我并未忘记一个写作者的良心,不会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装瞎。”
我看完了他的这篇文章,感觉到了他笔下那个乌云密布,灰暗阴冷的旷世,在新冠病毒的肆掠驱逐中,人变成了仓皇逃生的生灵。
方方的日记,我只是看了两三篇,但觉得她以女性的细腻,以日记连载的形式,记录这个百年不遇的寒冬,进行观察和思考,她的与众不同在于她的勇气。
而刘原,因为被戳到痛处,才反弹写出他的万箭穿心,这也许是男人女人的区别,忍耐后爆发。
记得有一篇帖子说, 诺大的中国,只有一个方方在台上,其他文人作家在缺席,我想,其实作家们都在台上,只是有出声的,还有没出声的,没有出声的人当中,也许有些人在沉默中思考,有人在昏庸中沉睡,有人在怯懦中偷生。
尽管疫情中大多数文人墨客选择了沉默,而芸芸众生却不甘寂寞,各种观念的文章此起彼伏,从来没有过冷场。
胡适说过:中国人从不爱中国人,但却很爱国。秦晖最近也说,国人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民族”不爱民。
出武汉避疫的武汉人,出湖北避疫的湖北人,出国避疫的同胞,回国避疫的华人,以及那些最底层的无法回家、亦无法返工的打工族,包括禁足在家的人,都在各自求生谋生的路上。
2020年3月30日 (第十四天)
昨晚法国卫生局局长杰罗姆·萨洛蒙(Jerome Salomon)宣布,法国总共近2606人死于这一流行病,昨天24小时内增加了292人,目前有4632人正在复苏。新增病例比前天少了近2000,死亡人数也有下降,这个变化令人欣慰,卫生局长的口气明显给人感觉比前几天信心百倍,但提醒人们今后的两个星期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为了缓解法国大东区医院的拥堵状况,尤其是完全饱和的Mulhouse医院,这些地区的病人的转移仍在继续。周日,部分病人被疏散到德国和Nouvelle Aquitaine地区。
野战医院是战区和灾害的象征,现在受冠状病毒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阿尔萨斯也用上了,而平时它们只是在阿富汗、伊拉克这些战乱国家被看到,在法国本国,这是第一次。
用于疏散病人的交通工具有空陆两种,都是改造的医用飞机和火车,法国正在全力弥补损失、缓解疫情,赢得时间。
在意大利,这次疫情夺去最多生命的国家,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在周六越过了1万人死亡大关。西班牙在昨天24小时内就有。838人死亡,创下了该国死亡人数达到6528人的新纪录。
大家继续禁足,勤洗手,少出门。每晚八点,为医护人员鼓掌加油。
2020年3月31日 (第十五天)
今天不想说疫情,说点别的。出国久了,对于国内的文人了解不多,偶尔看到一个大家热捧的当红名人,关注后,发现经常是文章写得不错,但一上视频,人就显得无趣了。而这三个人,我觉得他们是有趣的,他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集感性,理性,美在一起。
这三个人便是艺术的陈丹青,哲学的梁文道,文学的许子东。两个上海人,一个香港人。他们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懂哲学的还懂艺术,懂艺术的还懂文学,懂文学的还懂哲学。
早上看了一篇文章,是陈丹青和许子东谈五四的影响,题目是《陈丹青对话许子东:五四那帮青年》,五四运动是光芒万丈却又后患无穷。当时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个性显著,自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舍我其谁。
帖子里,萧红,鲁迅,胡适,瞿秋白,郭沫若,胡兰成,张爱玲,丁玲等等,都在他们的谈话中栩栩而生。
上个世纪的中国,1919是五四,是启蒙;1949是解放,是革命;1979是改革开放,是建设。那2019的中国,是什么?
走不出的五四,摆脱不了的五四精神。
2020年4月1日(第十六天)
随着欧洲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的上涨,这几天人们开始质疑武汉湖北的新冠死亡人数。我的一个朋友说,德国新冠死亡人数也很少,为什么大家不去质疑。这引起我的思考。质疑源于信任度,对一个信誉好的人或国家,质疑常常让步给信任,反之,质疑也许会越界,即夸大怀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谎言是在真假之间对事实的改动。人人都在或多或少地撒谎,并且天天撒谎,只是我们会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开脱自己,却要别人为他的谎言买单,买单的别人为了拒绝买单而将谎言编得更美妙。因此想要一个信任度高的社会,信任必须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之上。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谎言分为「灵魂的谎言」和「言语的谎言」,他认为只有那些让灵魂相信虚假的东西的谎言才是真正的谎言,而一般言语谎言的危害并不回对事实进行误导,后人认为这是愚民政策。道德严格主义者康德则完全禁绝谎言,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他认为“真诚是最好的政策”。康德的主張明显不符合人性,法国哲学家 Benjamin Constant 认为,沒有人对真正会伤害別人的真話具有权利。
今天是愚人节,愚人节快乐!
2020年4月2日 (第十七天)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TA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TA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
因为新冠病毒,顷刻之间,那个昔日繁华、有声有色、《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诗歌)的纽约如今变成一个封闭的空城,一张新冠病毒的温床,华尔街暴跌,失业人数暴增,此时此刻的纽约真谓人间地狱,是美国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根据周三(4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新冠病毒目前在美国已造成4076人死亡。而纽约,聚集了美国50%的新冠病毒患者,每三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病毒。
纽约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纽约就是纽约。纽约加油!美国加油!
2020年4月3日 (第十八天)
早上看了这篇《张伦:浪漫化的全球化终结了,中国怎么办?》,文章仅仅是结尾与标题有关,而前面内容则是在谈深陷疫情的欧洲。
首先,对于欧美的权贵名流纷纷中招,国人认为着是文明世界不堪一击,张伦认为这正是欧美名流与百姓无距的表现,疾病灾难不是穷人的专有。
其次当初拒绝戴口罩是不是西方的傲慢文化导致?这个病毒降临欧洲的时候,起初它的影响是微弱的,一两个人死亡,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让西方人措手不及的是新冠病毒在潜伏一段时间后的迅速爆发,当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西方人最初认为不生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认为若某人生病就应该待在家里,不出门,出门的人都是健康人,故而无需戴口罩。可是大家忽略了未发现无症状者亦可带病毒,这些人的传播力是无形的,可怕的。
另外一直以来西方民众对遥远的中国发生的事并不是十分在意,这次他们也会有所思考,有所改变,在法国,从一开始,媒体对中国抗疫的努力,能力,和成果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除了近几天来对中国公布的数字有质疑以外。昨晚电视上对中国解闭的政策都做了分析,认为法国也许可以参考。
一味认为西方人不可救药也是东方人的顾守成见,在变化的世界,人人都会改变习惯,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而最难改变的是人性。
昨晚的电视新闻上报道,意大利疫情持续五天在稳定中,美国,西班牙在上涨,法国在平滑。
希望在印度,巴西,非洲,疫情不会爆发,希望世界太平。
2020年4月4日 (第十九天)
今天是清明节,一大早远方的表弟就给我发来了视频,是表兄弟姐妹们去给父亲上坟,这么多年,谢谢他们,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去给父亲上坟。
我写了很多的文字,可是到今天,我仍然不敢提笔细写我挚爱的父亲,一是觉得文字的苍白无力,它们无法表达一个做女儿的对父亲的爱和愧疚,二是怕这支沉重的笔会把我淹没在悲伤的河流里。
每到今天,我就变成了二十七年前的那个年轻的姑娘,坐在那趟北上的列车上,在列车呼啸声中听到广播里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让我迅速赶往南方另外一个城市。我不知道自己在火车上如何在眼泪中度过后面的几个小时,可我记得上帝的慈悲出现过,让对面坐的是返乡探亲回京的军人刘叔叔,是他一路上安慰着我,下火车陪我去相关部门核实父亲的消息,然后带我直接去他们军队办事处去取当天飞往广州的飞机。
傍晚到达南方这个天暗了的城市,在医院父亲的病房下面,我站了很久,病房分明还有灯光,有光就应该有生命,父亲就还在。我慢慢地挪动脚步,走进医院,上楼,进入走廊,那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走廊,生与死的距离。父亲的病房就在尽头,是生命还是死亡,也在尽头,我多么希望父亲在那一头等着我,在柔和的灯光下,微笑地看着我,说,没事。
那是我一生中走过的最长的一条走廊,在走廊的尽头,我看到了一张空床。
父亲葬在老家的背山临水、绿树葱笼、视野开阔的一个名山上,不远处还有一条清澈的泉水流过,山下有一名寺,可谓山清水秀,凝聚灵气。
据说一个离去的人,只要凡间有人挂念,那么他的灵魂就不会彻底离去。父亲在世的时候口碑很好,前两天一位在报社工作的同学还和我提到一篇曾经写父亲的文章很感人,我没有看到过,但想写文章的人应该了解父亲。
2020年4月5日 (第二十天)
今天醒来,一看时间还没有到九点,一周未出门运动的我,穿上跑鞋,带上出门证明,慢跑去河边。
春天来了没有,要去看河边绿了没有。今天是一个好天气,河边的景色比上一次又多了一份清新。清晨的塞纳河舒缓恬静,河面像一块光滑的绸缎,把碧蓝的天做衬底,绣出泛绿的树,戏水的野鸭,和疾飞而过的鸟儿。
总觉得这次疫情挡住了春天的脚步,其实也许我们心里的春天被禁闭着,我们急切等待一个不一样的春天,以后日子里每一个春天都将与以往不同。
我看着时间,不能在外停留太久。从河边回来的路上,看到路旁的小花圃的玫瑰树冒出了嫩芽,还没有骨朵,心里暗喜,这些花草似乎也有灵性,知道今年要迟一点盛开,否则禁闭的人们不能看到它们的美丽。
昨天法国疫情一下子涨了两万新例,是把老人院的感染病例算进去了,电视上医护人员第一次说,疫情有好转,他们可以稍微有踹气的时间,但还不能大意。
刚才听到头顶上又一种悦耳的鸟叫,像喜鹊的声音,难道这是吉祥之兆? 祝福地球上每一处面临疫情的国家和人们,早日恢复宁静的日子。
“此刻,我应该撑船过河,完成催花绽放的任务,因为春天已踏上归途。” — 泰戈尔
2020年4月6日 (第二十一天)
在微信世界里,中国人读文章的耐心平均而言不会超过5分钟,理由是需要知道的信息太多,没有时间深读。
今早听了梁文道34分钟的《八分》,是他在三月中旬录制的了,如果是现在录,想必他还有更多的感想要说,因为这一个月又发生很多事情。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圈中还有多少人有耐心听完梁文道的这段谈疫情,国情,批评,谈阴谋论的录音。我总结一下他最关键的呐喊,在国内疫情平稳的形势下,我们似乎从痛苦和愤怒中渐渐走了出来,但远远没有到对深陷疫情其他国家贻笑大方的时候,或者对病毒阴谋论津津乐道的时候,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们需要追问,质疑,批评这次疫情从一开始就存在和继续会发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耽误了那最关键的两个月,今后还会出现吗?为什么不能追问,质疑,更不能批评?为什么不能说真话?为什么我们就只能“阴阳怪气”?
听说有部分中国人抵制4月4日官方的悼念活动。我个人认为,悼念是完全需要的,无论和谁一起悼念,它都是一种庄严地纪念国难的仪式,为所有被病毒夺去生命的同胞,和那些为救死扶伤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医护勇士。但悼念不应停留在一个范范的形式上,不应停留在短短的三分钟的静默里,而是通过悼念,我们共同保留一个集体记忆,记住这次哀痛,如同死去的人是我们的至亲,如同我们自己就是活着的死去的人,我们要替他们说出他们未曾说出的话,也要替他们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泪水始终有力,因为过去的一切,总有人未曾忘记。
愿往后,我们还能继续坚信。
愿往后,我们只为好事泪流。”
早上刚刚收到好朋友从深圳寄来巴黎的口罩,巴黎的朋友再寄来给我。我一下子觉得自己非常富有,因为口罩,更因为友情。住在我附近的朋友,有需要口罩的,可告诉我。
谢谢给了我急需口罩的朋友们,谢谢所有要为寄口罩的朋友们。这份温暖,我会记住并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0年4月7日 (第二十二天)
一直都非常喜欢比利时歌手Maurane唱的这首《古诺的巴赫前奏》, 今天早上起来不想疫情,把这首歌曲翻译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当我听到古诺的巴赫前奏
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飞向那勒阿弗尔港口(法国著名港口)
那儿有一排排的简易屋
一辆辆在修补的重型货轮
闪烁的火炬 破旧的起重机
还有那一节节的柴油箱
你在水坑里奔跑跳跃
而我却是一脸的沮丧
我以为你是属于我的一头野兽
而实际上我只是你甩不掉的粘胶
当我听到古诺的巴赫前奏
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所有这些误入歧途的爱
牵引着(比货轮更)沉重的悲伤
修补着(比货轮更难弥补)的痛苦
是我十二生肖的命中注定
还是我的指南针错误指向
你的脚搁在水坑里
我的脸扑在沮丧中
我曾把你当作一辆飞艇
而你不过只是一艘小舟
如今的我意谓已是后悔莫及
2020年4月8日 (第二十三天)
今天早上一大早就醒了,也许是因为上午有三个会,其中一个还比较重要,我要汇报我的近期工作。看看时间还早,七点,赶紧出门运动一刻钟。
刚跑到塞纳河,发现路也被封了,只好往回走。一回头,看到路上开来一辆小白车,早上7点钟,这个时候车辆应该是很少的,晨光里看到蓝白红三种颜色,知道当然是警车。警车减慢了速度,从车窗里伸出一只手,示意我停下,然后看到一张中年男子的脸,原来真是警察。
我早上出门仔细填好了出行证明,包括日期和具体时间,我正要从口袋里拿证明出来,警察先说话了,早上好,女士,您是否知道从今天开始,跑步将被禁止,在。。
我没有等他说完,回答他,是的,在早上十点之后,晚上七点(19点)之前。
警察似乎很满意,警车继续往前开了。
这几天天气很好,鉴于白天出门的人太多,法国政府严格化禁足令,从今天开始,在巴黎,禁止上午10点至下午19点外出遛狗,跑步,散步。
昨天晚间新闻时,法国卫生部长说,虽然最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疫情有所缓解,但远远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候,请大家白天继续禁足,减少人与人的接触,保护禁足所取得的成效。
法国巴黎Rungis市场是世界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也有“巴黎的肚肠”之称。禁闭期间,Rungis市场宣开通“送货上门”(Rungis livré chez vous)服务,巴黎及和近郊都可享受这一服务。今早收到10天前订的蔬菜水果,发现多订了一整箱蘑菇,于是拿去分给邻居,邻居是一家非常老式的,年纪却不老的法国家庭,他们严格遵守政府的禁足规定,几乎不出门。看到我拿去一箱蘑菇,很高兴,保持距离,寒暄几句。
电梯里有邻居贴了条子,问谁家若有需要帮助(买菜,遛狗,等等),他可以提供帮助。我告诉邻居,如果有需要口罩,我可分享。
特殊时期,朋友之间,邻居之间比平时多了一份关怀,这让大家增加了一份战胜病毒的勇气。
想想你附近是否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们。
早上给邻居送去蘑菇,中午邻居为了感谢,给我送来了刚刚出炉的蛋糕🍰 。
2020年4月9日 (第二十四天) (道德选择 医学伦理)
所住的小区前后有两家养老院,今天早上跑步,回来的路上经过后面这家养老院,发现养老院的后花园的花开得正艳,透过栏栅,发现院子里坐着几个人,像是护理人员。想起眼下疫情夺去了三千多老人院的老人的生命,祈祷这家老人院可以避开灾难。
在欧洲,在意大利,法国,老年人新冠死亡率特别高,以至于一个道德选择,医学伦理的问题,以前中战争时期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会无情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思考,就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抢救老人还是年轻人?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我们没法得到一个具体的答案。
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再具体化一点,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
1,如果只有一台呼吸器(唯一可取的一种资源的例子),一个是你年迈的父母,一个是你的孩子,你选择救谁?
2,如果只有一台呼吸器,一个是你本人,一个是你的孩子,你选择救谁?
3,如果只有一台呼吸器,一个是你年迈的父母,一个是你不认识的年轻人,你愿意医护人员放弃抢救你的父母吗?
4,如果只有一台呼吸器,这个年迈的老人就是你本人,一个是你不认识的年轻人,你愿意医护人员放弃对你的抢救吗?
早上正好看到一篇关于在新冠疫情中对待老年人如何分配正义的文章,写得不错。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也在延长。在一些国家,老年人常常花掉社会大部分医疗资源,虽然他们可能仅仅占据社会总人口中很小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究竟给老人多少医疗资源是恰当的?
按照“最大化最大多数人利益”,一个卫生保健体系在对延长人的生命必须做选择和决定的时候,都必须延长一些人的生命,以牺牲另一些人的生命作为代价。
我们都年轻过,都会老去,谁都不可能年轻很久,谁都有一天会让别人选择,尽管如此,生命需要延续,以这样那样的代价。
2020年4月10日 (第二十五天)
我对方方日记一直没有非常的关注,不过我觉得她有权利写她想写的东西,也有权利让国内外的出版社出版,至于真实度有多少,她不代表新闻机构,不代表官方,误导人也只是误导那些凡事都会被误导的人。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方方有点对不起支持她的人》,仅仅标题我就不同意,方方如果为支持她的人写日记,为支持她的人说话做事,那她还做她自己吗?
中国人对人对事总爱有一种互利心,任何支持都是有条件的,无论这种支持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否则你对不起我,你欠我的。
让大家做自己,谁也不欠谁的,你支持了谁,只是借别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已,之后观点不一致了,也是正常的。
鲁迅百年前就出版了日文版的《狂人日记》!按中国人的理论,日记在国内发表也就罢了,家丑不能外扬啊!而且日记上的“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啊!
鲁迅在北京有四合院,方方有别墅,很多兴致盎然地深挖其后的“不可告人”。
日记能不能发表?是不是当时一开始写就是为了吸眼球?如今微信圈子里,每个人写的、想的、晒的,比从前的隐秘日记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没有标上日记而已。
早上开始上班时,发现两只鸽子来阳台,不知它们想做什么。
2020年4月11日 (第二十六天)(鸭子上岸来)
今天八点才醒来,想着一整天会禁足在家,马上填好出行证明,穿上跑鞋,出门跑步。到了河边,走近我平常休息的岸边木平台看看,仿佛那是属于我的一个地方。这一看,发现平时光整整的木台上今天怎么多了一样东西,一团灰乎乎的东西,是谁忘记了衣服,还是一个包裹?
再走近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只野鸭子,喙插在羽毛里头,睡着了。大白天的,一只野鸭可以肆无忌惮地,大摇大摆地在人类的“地方”上睡起大觉。鸭子睡得真香啊,以至于全然不知走近它的人,河面上小货轮开过,发出嘟嘟的马达声,河水微微泛起波浪,这一切它都不予理会,它在它的梦中。
我实在不忍心打扰它,轻轻地走开了。在疫情期间,人类困苦不堪,而大自然却一如既往,甚至更生机盎然。很多朋友拍到了野鸭进城浩浩荡荡的景象,此刻在家写字的我听到鸭子的叫声,抬头一看,居然是两只野鸭在天空飞过。
疫情期间,人类终于把主人的位置让出来了一会,动物也好不容易享受一下这个也属于它们的世界。
地球需不需要人类,我不知道,但人类需要地球。
2020年4月12日 (第二十七天)
今天是复活节,今天一早去附近的超市买鸡蛋(前几天没有鸡蛋买了),一进超市门,惊喜地发现有几盆小花(有一段时间超市没有鲜花卖了),是以复活节为主题的小盆花,看了看,还剩一盆兔子的,这只胖嘟嘟的、可爱的兔子🐰好像在说,我在等你呢,快把我带回去。
复活节兔,是复活节象征之一,繁殖力极强的兔子,象征了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的诞生,也是为孩子们送复活节蛋的快乐使者。
我赶紧把这只栽着花的兔子放进篮子里,再买上一盒藏着彩蛋的铃铛巧克力,一盒小鸡🐥巧克力,再加上几袋彩蛋,下午让孩子们在疫情中也过一个复活节。
回来查了一下,栽在兔子盆子里的、小朵朵的黄精灵花叫长寿花(Le Kalanchoé de Blossfeld),花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匀称的小锯齿,向内凹曲,像一个个小勺子。长寿花强健、极容易扦插成活。在法语里,长寿花卡兰乔是坚忍不拔和亲情的象征(Le Kalanchoe est symbole de persévérance et d'affection)。
祝福大家复活节快乐,祝福法国,欧洲,及每一个面临疫情的国家,走出疫情,恢复生机。
2020年4月13日 (第二十八天)
家附近有两家养老院,不常见到老人们出来,偶尔看到救护车运输得病的老人去医院。有一次,天气格外的好,看到几个护理人员推着几个老人到院外来晒太阳。阳光下老人们的脸显得是那么的苍白,他们佝偻着腰,蜷缩在轮椅里,他们是那么的柔弱,在人生的尽头,他们连蹒跚踉跄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法国,中端养老院的价格已经不菲,相当于工薪阶层一个人月收入,高端养老院更是一般人难以承担的, 尽管国家地方会给予一定的补助。这几天我在想,我老了,如果脑子还清醒,即使不能自理,能待在家还是待在家里好,可是要是我糊涂了,去哪可不是我说了算的, 再说,要是真糊涂了,去哪也许就无所谓了,那时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了。在那天来临之前,还可能发生别的许多未知的事。
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我们却尽量让人生在积极的乐曲中前行。分享悲观主义的叔本华说的一段话,
“拒绝当下的欢乐时刻,或者因为对过去和未来的焦虑,而未能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这才是极大的愚蠢。但对于当下,让我们记住塞尼加(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及悲剧作家)的话:“把每一天都当作独特的一生看待。”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每一天过得称心满意,因为它是我们实际上拥有的唯一时间。”
——叔本华 《一个悲观者的积极思考》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个人去救一个人,是否值得?现在法国全社会奋力去挽救风前残烛的老人,是否值得? 人性的温暖,和不灭的希望,是否是人类最需要捍卫的精神?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法国禁闭将延长至5月11日星期一。
马克龙承认,法国显然对危机准备不足,行动缓慢,这场危机暴露了法国设备和机制上的缺陷,但我们仍然看到了希望。他强调,从现在到5月11日期间,我们必须继续公民的责任、尊重规则,病毒的传播才有可能继续得到减缓,5月11日才有可能成为解闭的初启。
托儿所、中小学校,高中将从5月11日起逐步开学,但高等教育则要等到夏天才会复课。
“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每天都在(战“疫”中)前进。我们的医护工作者,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消防员,我们的药剂师坚持住了(在岗位上)。法国医院接受了所有需要治疗的感染者。这些日子,我们正在经历的、艰难的日子,将成为我们医护人员的光荣的一段历史。”
2020年 4月14日 (第二十九天) (李银河的声音)
前两天听朋友分享的几个录音采访,采访对象是李银河。此前一直没有喜欢上李银河,但却一直存在着一个疑问,那么一个至真得像孩子般的王小波,他爱上的人,像爱他自己生命去爱的一个人,在她面前,他觉得自己是平庸的,丑的人,那个让他勇敢的人,那个一个吻就能让他变得美好的人,一个一想起她,他的丑脸就会泛起微笑的人,她不可能是一个乏味的人。
此前也看过李银河的文章,她的文章也没有让我喜欢上她。可是这一次当我点开第一个录音采访,听到李银河的声音,我立即感觉到心里有某种东西嘭的一声倾塌下来,慢慢在融化。
李银河的声音,非常年轻,像冬天里远高的太阳,散发着温暖,像夏日徐徐的风,清凉舒爽,像林子里潺潺流水,婉约祥和,她的笑声有淡淡的回旋,像在空中飘动的云朵,又像早春里飞出的小鸟的叫声,她的声音让她分明还是四十年前那个站在不修边幅的王小波旁边的、微笑着、清纯的、带着几分羞涩的那个姑娘,她的声音是如此的美。
当主持人问,小波走了那么久了,你是否觉得日子是格外的漫长。李银河说,人的一辈子很短,有些人早走,有些人晚走,也就是差那么一会,最终都会在生命另外一端相见的。
就仅仅因为听到一个人的声音,就会喜欢这个人,那么当我们在老去,皱纹爬上脸,请保护我们温柔的声音,在温柔的时光里。
2020年 4月15日 (第三十天) (萨特的葬礼)
40年前,巴黎举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萨特的葬礼。(les funérailles "pas comme les autres" de Sartre)。1980年4月15日,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在巴黎因肺水肿去世。享年75岁。
四天后,在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下,巴黎成千上万的人陪伴他最后一程,送绵人群长达三公里,从医院至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墓地。在法国,这是最后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聚集,在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上。
萨特(Sartre)是不守规矩的人,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举行葬礼。
自发的,朴素的,沉默的,人群向失踪者的亲人献上了这个逝者所要的精神:没有浮华,每一个都是以“个人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解放报”,“近代评论” 等媒体用鲜花(玫瑰,百合,丁香和剑兰)装饰了灵车。人群中有西蒙娜·德·波伏娃,萨特的朋友,和许多普普通通的法国人,孩子们坐在在父母的肩膀上,成群结队,年轻人低声谈论萨特的优点,不少人手持有萨特帮助建立的“解放报”的副本,或者是他的书。
萨特逝世后40年:我们还记得萨特多少?那个戴高乐称为“我的挚爱的老师”的人留下了什么?萨特在他的《道德笔记》一书里谈到肺结核时,说过 “人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疾病负责。”
2020 4月16日 (第三 十一天)
前两天一位朋友让我翻译一段话,
你,可以有缺点,焦虑不安,还老爱发脾气,可是你不要忘记,你的人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事业,只有你自己可以阻止它失败,总会有人欣赏,钦佩和敬爱着你。
你要记住,快乐,不是来自于天高云淡的天空,一帆风顺的道路,一份轻轻松松的工作,和没有众望所归的人情;快乐,是在宽恕中获得的力量,在奋斗中看到的希望,在恐惧中获得的安全感,在不和谐中坚持的爱;快乐,不是微笑着品尝,而是在悲伤中思考。
生活,不仅仅只是为了庆祝成功,也是在失败中学习。生活,不是沉醉于掌声中,而是知足于默默无闻。
快乐不是命运的固有,而是那些能在自我中飞行的人的成功;快乐是停止成为一个受害者并成为命运的主人;快乐,是穿越沙漠,在我们灵魂的深处找到一个绿洲;快乐,是每天早晨都要感谢上帝,感谢他带来生命的奇迹;快乐不是回避自己的感觉,回避别人的议论,它让你有勇气听到“不”,即使批评你的人没有正当理由,也要对他们保持信心;快乐,是亲吻你的孩子,宠爱你的父母,与朋友分享生活充满诗意的时刻,即使他们曾经伤害了我们;快乐就是让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万物自由、快乐、随意地活着。
快乐还是一份勇敢,勇敢地说,“对不起”,“我错了”,“我需要你”,“我爱你”。愿您的生活变成幸福机会的花园,春天,是恋爱中的你,冬季,是追求智慧的你。当你犯了错误时,请重新再来,因为只有那样,你才会爱上生活。
你终会发现,幸福并不意味着拥有完美的生活,幸福,是用眼泪来灌输宽容,在失去中磨练毅力,增强耐心,用错误来塑造宁静,用痛苦作为打造快乐的石膏,用屏障打开智慧窗口。永不放弃...永不放弃爱你的人。永远不要放弃幸福,因为生活总会出现难以置信的奇迹。
2020年4月17日 (第三十二天)
昨晚电视上说,禁足令实施了近一个月,同样的禁令,在不同家庭,会产生不同家庭影响,透过它们,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又赤裸裸地呈现人们面前,有豪宅的,住乡下的家庭,和住城里的、一大家子挤在一个小小公寓的家庭,前者禁足是一种变相的度假,后者则是一种变相蹲狱。自禁足以来,一些法国人开始出现虑、抑郁精神问题,家暴发生率也迅速增长。
昨天也看到了一组画,是名人难民版,有意思的是,画家不仅仅只是改变了名人的外表,也惟妙惟肖地赋予了他们难民的灵魂。
从他们的眼睛,神态,姿势里,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无奈,困惑,祈求,卑微,也看到了狡诈和不端,我们看到了另外的他们,一个完全有可能的他们,如果命运把他们放在那些国家,同样的家庭。
大多数所谓成功的人,除了努力,天生条件之外,他们的幸运还在于他们有了能努力的机会。
2020年4月18日 (第三十三天)
今天看到又一篇致方方女士的公开信。
中国人写文章常常不会开门见山地切入正题,而是先把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放在前面并加以赞美,在一番隐晦曲折、烘云托月之后,作者这才把准备好的矢一把一把地放出来,并且旁征博引,证明自己的观点,缓缓地让方方感觉自己的日记真的让海外中国人因疫情而受歧视的现象雪上加霜,并认为自己真的被“利用”。最后作者以“语重心长”的口气规劝方方以民族利益为重,承担责任,写出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昨天法国电视上居然也谈起了病毒起源地和之前认为是无稽之谈的阴谋论,与前几周法国对中国抗疫的肯定大相径庭,为什么一周之内法国对中国的态度急剧变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面对世界各大国家的质疑谴责,我的心毋容置疑地偏向了中国,我知道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情感,它比所有的理智更强烈,它让我毫不犹豫地去相信中国,也相信它会变得更好!
2020年4月19日 (第三十四天)
今天分享这首电影《战火浮生录》的插曲《世界末日之香》(Un parfum de fin du monde)和我的浅译。希望把每天当作世界末日一样来珍惜,来活着,那么今后的每天都是余生中的第一天,都是一种额外的恩赐。
《世界末日之香》
告诉我,你不会在意
如果我的歌曲
散发出一种世界末日的迷香
告诉我,明天我们还会再见面
在没有咖啡的咖啡馆里
在空无一人的站台上
可是怎么去明天的路上
我们一如既往地沉睡
在这无尽的长夜里
告诉我,你不会担心
如果我告诉你
我已经看到
战后的第一只鸟
停在了长年的铁丝网上
现在我有了你的音讯
我得冲出此地
奔向是我的一部分的你
我无法离开的你
一只鸟停在铁丝网上
马上就会成双成对
如果有一只要留下
请别怪我
2020年4月20日 (第三十五天)
我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如今却经历了比战争更有毁灭性的病毒传播。战争没有改变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冠状病毒改变了。人们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冠状病毒出现三个月后,之所以能在整个地球迅速蔓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贸易量和地球上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冠状病毒是否是自由贸易的“极限加速器”?
新冠病毒危机,远远大过2001年的恐怖袭击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也有相同之处,就是尽管有罕见的警告信号,但决策者过于乐观,认为这场危机不会在可控范围内蔓延。然后,危机超出了想象,恐慌、突变、失控之后就变成了政治和经济冲突。在深渊的边缘,人类屏住呼吸,是推卸责任,找人买单,还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冠病毒产生的连锁效应,从卫生到经济,到价值链,触及每一个社会方面,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必须减少对某些大国的依赖,必须加强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价值链的主权。而到个人,许多人开始调整消费意识,思考职业选择,及生活的方式。
推荐欧洲三人网的一篇新文,看法国政府如何亡羊补牢,拯救企业,并开始思考今后的调整策略。
2020年4月21日 (第三十六天) (方方日记及真正令人担忧的问题)
我说过,方方日记,我可能只看过一两篇,没有太关注。方方日记的海外出版,让一部分中国人认为她“歪曲事实”,丑化了国家形象,给西方世界送去攻击中国的炮弹,是杞人忧天,也是低估西方世界人民基本的判断力。
首先,方方日记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并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因为长期以来,西方世界认为在中国是没有言论自由的,方方日记显示中国的进步。如果外国民众只能读到中国单一的官方的宣传,或者只为政府唱赞歌的文章,他们是不太相信的。有了来自中国官方和民间的两种或者多种声音,他们有了比较鉴别的参照物,自然会去伪存真,明辨是非。
第二、尽管有些细节不符合真实情况,方方日记仍然是疫情的大致记录,从最初的混乱不堪到最终取得胜利,它对今后的疫情记录,人文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第三、大家不要低估西方政府和普通读者的见识,以为方方日记中对政府的批评正好给西方世界送去攻击中国的炮弹,这是杞人忧天,因为在国外,人民反对政府的行动,文章多如牛毛,而且内容远远超过方方日记中记录的那些事情,但其中也有真伪,也要鉴别,所以西方人不会一看到什么就轻易相信。
第四,从法律上,方方日记的内容不足以当成证据指控中国。方方日记,就是一个普通人(还算是普通人)的私人记录的疫情,政治意义远远不够。现在西方世界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有没有隐瞒死亡人数,武汉病毒所有没有失职,面前看,中国的回答还不够有力,希望中国以更有力的证据和事实赢得世界的信任。
2020年4月22日 (第三十七天) (世界地球日)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世界隔离中国绝非危言耸听》,内容是分享疫情过后,中西方关系的撕裂,西方世界将在政治上排斥中国,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诚然这个虚拟的假设,不是不可能会成为残酷的现实。
中国人,无论是在海內外,都不希望看到这种预测的未来。首先是,暂且不谈中国强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国人才有地位。就凭着情感,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不爱自己祖国,不希望自己祖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说到这,估计一些中国人又会把疆土,政府,人民的概念拿出来,说你不能把三者混为一谈。那么,疆土,政府,人这三个概念中,哪一个份量最重,它就代表祖国。
其次,在海外的华人,貌似与中国的兴亡关系不大,其实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西方世界在今后长时间里排斥中国,海外华人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想要有所作为,难免会被束缚,这对年轻的华人一代更加不利。
第三,中国应该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和国际位置。“战狼”式的强硬外交风格,既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也不会给中国带来利益。貌似将被孤立的中国应该可以东山再起,但不是凭着硬实力,而是软实力,通过价值观、理念、文化及外交政策,来获得国际道德威信。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我们人类是否可以问问,我们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2020年4月23日(第三十八天)(世界读书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人,现代人读书的越来越少,写书的人更少了。每次回国,以前最繁华大道上的新华书店早已无影无踪,偶尔看到一个书店,进去一看,也几乎都是补习资料或者成功论、励志论、理财论的畅销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去年回国,在一条幽静的滨江道上吃饭,餐馆旁边有一家书吧,里面的书大多是旧文人写的,还有一些艺术,哲学的书,国内的书不贵,书吧的咖啡也不贵,环境布置得非常雅致,很安静,还有两只漂亮的猫,让你不得不坐下来喝点什么。
临走时买了两本书,店主给了我一个非常雅致的书袋,我问他,没有多少人买书,书店能赚钱吗?他的回答让我吃惊,他说,自助这家书吧的人信佛,自己爱看书,也希望小城能有一个这样的角落,盈利与否不是目的,有盈利当然更好,利益用于慈善事业。
年轻的时候,最快乐的消遣就是买一些零食,借几本足够消磨时间的书,舒服地躺着,嘴巴吃着零食,脑子食着文字,时光不紧不慢地流淌。
现在我床边的书堆得像一座小山,很多是开了头,却没有看完的,可是我仍然继续买书,什么时候无聊时,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还有诗画,有故事,有梦。
2020年4月24日 (第三十九天) (中国,法国,自己)
法国的疫情一会好转,一会平稳,一会回升,发展趋势让人看不懂,就像法国的足球一样,当你对它满怀希望的时候,它会事与愿违,让你大失所望。可是当你不再对它抱希望时,它又风生水起,柳暗花明。
算算,来法国的日子已经超过了在中国生活的日子了,这个国家好与不好,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中国一样。有句话,国家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你怎么样,国家就怎么样,刚开始听时,觉得是一句贻笑大方的话,可是最近不知为何,觉得还真有那么点道理。在中国,很多人批法国,在哪里,都有很多人批中国,我也在这批判的队伍里,不过夹生着,像在空中行走的人。任何人都可以批判中国,却不能说得它一无是处,同样,任何人都可以批法国,也不能说得它一无是处。人为什么会捍卫某样东西,通常是因为这样东西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和血液里,是在捍卫自己而已。
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经这样形容他对祖国的感情,说,我离开了祖国,却随身携带着布拉格。
“我们关于“家”的概念,到了最后会不会只是一个幻影,一个神话或者一种迷思?我常常怀疑,我们会不会是这种神话的受害者。
在法国流亡那么久,我没有了回国的梦想,我带上了我的布拉格,它的气息、它的味道、它的语言、它的风景和它的文化。”
--- 米兰·昆德拉
2020年4月25日 (第四十天) (也谈张文宏)
今早上看到一篇说张文宏的文章,大意是随着他的名气的增长,以及“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少喝粥”的言论,以至于对他的舆论也开始有倒向反面。早两个月,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张文宏,当时就有朋友说,他还是不应该曝光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我觉得他的曝光,首先是因为人民的需要,人民需要一个权威来照亮迷茫的自己。
我看过他几个视频,他幽默,平和,自信,风格有点像西方人。但是很多人把他捧为新一代医神,取代老一代医神钟南山,就未免有些笃信,仿佛他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也许正因为如此热衷地相信他,笃信者、狂热者们一旦发现他的某些言论不再符合自己固有的价值观,立刻就觉得有被愚弄的感觉,因而也就会因为喝粥不喝粥这样一件似乎不是事情的事情而决裂。
现在狠喷张文宏的人大多都是曾经热捧他的人,就像对方方的态度一样,以前曾经是方方的追随者,没想到后来方方居然“崇洋媚外”,于是态度来了180度的改变,齐力声讨方方对不起自己的信任。
“捧的越高,踩得也就越狠”,极度理想化乃至“神化“某个人物的行为,其实是潜意识将“微小”的自己赋予在另外一个“崇高”的人身上,一旦发现心目中塑造的这个“神”不再是神,这些群体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极度的被欺骗感和挫败感,从而爆发愤怒。
On ne conduit le peuple qu'en lui montrant un avenir : un chef est un marchand d'espérance.
拿破仑说,人民只能被希望引导,而一个领导就是一个出售希望的商人。
2020年4月26日(第四十一天)(New York Tough)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鲜花盛开”的纽约,纽约的垃圾桶里闪出了盛开的的鲜花。鲜花设计师名叫刘易斯-米勒(Lewis Miller),行动的名字是:“Flower Flash”(鲜花闪现)。
关于这个垃圾桶鲜花,他说:
“樱花在纽约市盛开了。不平凡的医护人员,必要行业员工每天都会出现在这座城市,拯救生命,继续维持着这个伟大的城市向前发展。愿你能从你的窗口发现鲜花,愿我们的纽约英雄在上班的路上发现鲜花。我们🤍纽约城。”
“New York Tough”是纽约新冠抗疫进程中一个口号,近几周来,纽约市已成为全世界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死亡人数已超过一万。尽管存在这些可怕的情况,但纽约市在逆境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韧性。从邻居之间和社区企业之间彼此伸出援助之手,到每晚聪各个大楼发出的响应者鼓掌,纽约人再次证明它们一如既往的坚韧。
看到曼哈顿街头的这一大垃圾桶鲜花,人们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叫“New York Tough”。
在垃圾桶里怒放的鲜花
在绝境中绽放的希望
纽约Tough穿过地狱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 柏拉图
2020年4月27日日 (第四十二天) (收到布口罩)
昨天在信箱里看到一个来自市政府的信封,打开一看,是两个纯棉布口罩,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布,它们舒适而扎实,平整而柔软。
原来是我们小镇的近200名裁缝响应了市政当局的呼吁,志愿手工裁制口罩,生产了近万只口罩,缓解口罩紧缺的问题。
收到的口罩是粉红色条纹布制作,小女儿非常高兴,马上拍下来与同学们分享,然后乐滋滋地告诉我,我的同学们也收到了,不过不是我们的颜色,她更这喜欢淡淡的粉色。
我想我会把它们精心地保存下来,等疫情过去了,很多年后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想起2020年的春天,一个禁足的春天,想起人们都说因为这个春天而改变了世界,结果也许什么也没有改变。
2020年4月28日 (第四十三天)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允许一部分书呆子先性感起来》。一看到标题,我就笑出声了,书呆子得有多呆才能有这样的呼吁,就像四十年前,中国人得有多贫穷,才会有“允许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这样的口号。
禁足宅家,书虫们们比体育型人尽显优势,他们肚子里有故事,脑子里有知识,笔下还有文章,如果嘴巴稍微甜蜜一点,就变得非常迷人了,所以有了 “nerdy is the new sexy”的说法。
Nerd是美国俗语,它的意思和“书呆子”很相似。被称为nerd的学生一般都很聪明,学习态度严肃,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他们的毛病在于他们看起来很软弱,衣着保守,戴着眼镜,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比较害羞,因此和这些nerd在一起不像和其他人在一起那么有趣。
要是nerd在学校里被人看不起,那么谁受人欢迎呢?受人欢迎的是:jock。Jock就是那种身材魁梧,长得很帅,很富有男子汉气概的运动员。Nerd和Jock相互瞧不起,前者认为后者花拳绣腿,没有头脑,后者认为前者食古不化,书生气十足。
文章从美国知名深夜脱口秀主持人“扣叔”斯蒂芬 · 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说起,他因为“主持界头号书虫”的名声,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了。
的确生活里,仅仅只是外型吸引人的人,如果读书少,魅力持续的时间就有限,而书呆子们只需稍微改变自己,幽默风趣一点,时尚一点,锻炼一下,就可以变得非常迷人,因为时代允许一部分“书呆子”先性感起来。
分享疫情下的伦敦。
2020年4月29日 (第四十四天)
昨天下午3点,法国总理宣布了法国5月11解禁的具体措施。可是我想先说说她,今天是她的祭日,52年前的今天,她被枪杀,两天后,她的母亲被索要5分钱的一颗子弹费,那颗夺去她女儿年轻生命的子弹。
你也许迷迷糊糊记得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但她的重要性也许比不上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所以你会选择回避,跳过,甚至还会有几分懊恼,为什么有人每年都要纪念她。
现在的人们偶尔只会被眼前出现的事情而悲鸣,但会选择回避从前的历史,或者说是,经历过太多苦难的人需要麻木才能前行。这些人会认为,只要我做羊群里一只普通的羊,不走进禁区,我就不会被单独的宰割,我就可以得以生存。
1981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社长穆青与郭超人、陆拂的长篇报道《历史的审判》。3月,上海《民主与法制》陈伟斯文章《林昭之死》。12月30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宣告林昭无罪。
2020年4月30日 (第四十五天)
昨天法国的《世界报》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猎巫运动气氛日浓》,文章从方方谈起,提到非但她本人成为舆论中心,她的亲戚也遭到牵连,仿佛文革的气氛在卷土重来等等。
估计不会有太多的法国人对这篇文章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中国的政治气氛几十年来并没有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眼下法国的疫情让他们也无瑕保持政治正确的热情,他们得先解决自己火烧眉毛的因为疫情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可是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子里又看到许多朋友分享方方的《关于》,我以为方方日记这个论潮已经飘过,何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于好奇,点开文章一看,方方洋洋洒洒,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日记中提到的各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绝大多数是有根有据的,非道听途说,更非网友们说的“瞎编”。
我不知道,方方为何不见好就收,还需要这番声明,因为相信她的人无需她的再次,不相信她的人也不会因为她的再次自我解释而改变态度。
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谣言爆炸的时代,鱼龙混杂,移花接木的信息目不暇接,我们的大脑非常聪明,它会选择性去相信某些信息,而剔除其他信息。我们谁能否认,我们没有一次又一次地相信过谣言,尽管一次又一次发现被欺骗。谣言似乎比真相更容易迅速获得人们的青睐。
公开否认只会助长谣言。买下谣言和出售新闻常常是同时进行的。
2020年5月1日 (第四十六天)(劳动节联想)
小时候每逢劳动节,城里的劳动人民都可休息一天。这一天,以“劳动光荣”为价值观的劳动者,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一天就过去了。后来劳动成果让经济发展了,劳动人民的观念也与时俱进了,劳动光荣,休息也光荣,五一节拓展为五一周,劳动人民利用一周出门度假,看祖国大好河山。而今年几乎全世界都以“禁足光荣”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又是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了。
转眼禁足在家已经一个半月了。这一个月在家劳动的自己比去公司还要忙,早上九点上班,中午放下碗筷就开始上班,晚上到了吃饭时间还没有下班。一个半月下来,镜子里出现了一个朴实无华、不修边幅、两眼无神的劳动者。
这一个月劳动者绞尽脑汁做了很多美食,可是还是想公司的“不劳而食”的餐厅了,想公司为劳动者运动而建的健身房,劳动者还想每天化妆、光光鲜鲜地出门。仔细一想,原来以“劳动光荣”为理念的劳动者也是需要以“劳动幸福”为动力的,劳动人民是喜欢走出家门劳动的,喜欢漂漂亮亮地劳动的,喜欢自自由由地劳动的,还有很多劳动者是喜欢集体劳动的。
2020年5月2日 (第四十七天)
罗兰是一个邻居,他的夫人斯蒂芬妮是一位法官,一个精致、优雅、可亲、小巧玲珑的法国女人,她有着像海水蓝的一双大眼睛。因为孩子们几乎是同龄人,所以十几年来,我们每次碰面,都会唠叨几句。
去年我去河边散步的路上,发现经常会碰到斯蒂芬妮也在散步,没有觉察到任何的不寻常的地方,夏天七月份度假前邻居之间聚会,她仍然是谈笑风生,她是一个活波可爱的女人。
几个月后,某个早晨,接到一个电话,得知斯蒂芬妮那天晚上离去了,她得了眼癌。
一个星期后,我去镇上的教堂参加她的天主教葬礼告别仪式,进教堂前,几个邻居相见,低声细语,唏嘘不已,女人们眼圈红红,忍不住地抹泪,为好端端的,几乎天天见面的一个人就这么消失了。
镇上的教堂不大,却有些历史,拿破仑的第一夫人约瑟芬就葬在教堂里。一进教堂,看到门口摆在一个插满白色花卉的打花篮。接待来宾的一位女士,分给大家一张卡片,上面是仪式流程表,并让大家安静就坐,耐心等待仪式的开始。
下午三点葬礼仪式开始,斯蒂芬妮的棺木在罗兰,孩子们,其余亲人陪同下入场。小小的教堂坐满了人,穿着白色袍子的神父缓缓走上讲台,宣布仪式正式开始。接下来斯蒂芬妮的妹妹发言,回顾缅怀姐姐。再下来是神父念祷告词和讲道,穿插着圣歌的朗诵和歌唱。神父几乎类似演说的讲道吸引了我,不得不说,宗教能给予活着的人某种支撑,认为逝去的人没有消失,只是回到上帝的怀抱,神父的演说也仿佛要施与逝去的人一种责任,他呼唤身体离去的斯蒂芬妮仍然需要灵魂与亲人在一起,继续给他们力量和爱。
最后来宾们走成两排,依次穿插走到棺木前与斯蒂芬妮告别,以天主教最传统的告别方式:向逝者的棺木施撒十字架洒圣水。而后她的亲人陪伴她最后一程,去附近的墓地。我看到斯蒂芬妮的母亲从头到尾都一直在默默地流泪,却没有哭喊,罗兰的表情则是穆然,努力地克制着悲痛。葬礼后的周日在同一教堂的弥撒上会再次缅怀逝者,并进行祷告。至此,宗教上,信徒逝者才正式地回到天上,回到上帝的怀抱。
斯蒂芬妮的亲人们希望来宾能给法国研究抗眼癌的医学机构以力所能及地捐赠,让后面的患者能尽可能地得到医救。
这段时间禁闭在家,偶尔孩子们还是会去后院的花园走走,他们经常碰到斯蒂芬妮的孩子,最小的男孩11岁,几次我都问,斯蒂芬妮的孩子们怎么样,据孩子们说,他们似乎比较自然,平静,快乐在慢慢回来。
很久没有看到罗兰,也许是因为禁足在家,大家都很少出门。刚刚出门买菜,碰见已经买菜回来的罗兰,这是一个非常帅气、沉默寡言的法国男人,几个月不见,他一下子苍老多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衣冠整整,他拖着满满的小购物车,见了我,像从前一样点头致意,我觉得他的小购物车里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很重很重。
如果斯蒂芬妮还在,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如今斯蒂芬妮不在了,希望罗兰和孩子们继续好好地生活,希望真有天堂,斯蒂芬妮仍然在看着她的孩子们成长。
2020年5月3日 (第四十八天) (世界新闻自由日)
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联合国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5月3日定为世界新闻自由日,旨在提高新闻自由意识,提醒国际社会尊重和提升言论自由的权利,并向在职业中冒生命危险或死亡的所有记者表示敬意。
在冠状病毒时期,联合国呼吁,在维持新闻自由、捍卫媒体的独立性的同时,强调提供准确可靠的新闻重要性。
“无畏无私的新闻”(Journalisme without fear or favour),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今年世界新闻自由日选择的主题,目的是继续确保新闻独立性,并寻求相关的法律和政治保护策略。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黛丽·阿祖莱在庆祝这一天的贺词中说,虽然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让整个世界处于焦虑动荡的状态,但保障新闻的自由对于我们应对危机、理解危机、冷静思考并克服危机至关重要。
她指出,这场危机揭示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新闻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其他产业一样,健康危机也加剧了新闻界的经济危机,许多出版机构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也在急剧下降,尤其是报刊业,这就削弱了人们对世态变化及其新闻多样性,广度和深度的掌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新冠疫情的蔓延引发了一种新的疾病,即错误信息,以至于危险的健康误导与最疯狂的阴谋论屡屡擦肩而过。
国际新闻自由日,是提醒人们,即使在今天,在许多国家,人们仍然还没有自由以完全自由的方式获得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自由是宝贵的,因为它有助于保护我们所有的自由。
“新闻自由亦有其弊端。但好过没有自由。” - 密特朗
2020年5月4日 (第四十九天)(致曾经年轻的我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顺带提一下法国的疫情一天比一天有改善,医院里的病人在减少,超市里的紧缺物质如面粉之类的有满满地堆在货架上,昨日BFM的记者采访Raoult医生,居然问,我们这次对新冠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五四青年节,今天很多帖子怀念反思五四运动,我细想一会,发现年轻时好像没有过过几个青年节,对这个节日的印象不如儿童节深,因为儿童节,小朋友们是要换上整齐的服装,化上花花绿绿的妆,表演节目,关键是那一天不用上课。
年轻时,曾经认为自己会年轻很久的,父母会慢慢变老的,而事实上这么多年,的确也在忙忙碌碌中年轻了很久,只是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镜子里的素颜的这个人开始像当年母亲,但不是母亲,是你本人,你开始本能地拒绝看镜子,拒绝接受你将日益衰老的现实。又过了几年,你终于与镜子里的人握手言和,甚至想好好拥抱她,这么多年,我没有在意过她。
风华正茂和衰老的最大区别是,一个充满梦想,一个充满回忆。常常是梦想还没有得到,人却开始老了,可是实现了梦想的日子又会是怎样的乏味,因为遗憾不是悔恨,而是一种对美好无尽的期盼,它饱含生活的厚与重,甘与苦,它有一种别样的美丽,像秋叶,像落花,像流星,像日暮,像我们自己。
致我们年轻的心,青年节快乐!
2020年5月5日 (第五十天)(法国“方方”)
今天如果不是我的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法国方方"连载封城日记,因民众不满被封杀》,也许我不会写她,因为我对中国方方,法国方方,她们的日记都没有太关注。因为是老师,我觉得做学生的我,得认真一点。
法国方方,是原籍摩洛哥的女作家莱拉•斯里玛尼 (Leïla Slimani),凭她的第二部小说《温柔之歌》(chanson douce )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出于好奇,去看了她四月三日的日记,我把其中主要的几段翻译一下。
皮肤,是人体中最重也是最大的器官,总面积可达两平方米,它连接着我们数十亿个神经。婴儿一出生,我们就让他裸露着身体,贴在妈妈的腹上,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成人的我们愿意在爱人的目光里,袒露在阳光下,感受阳光的爱抚。我们的皮肤会因为被触摸,感动而颤抖,从孩提时代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触摸可以令人平静的魔力。深夜,当孩子们因为害怕鬼怪和黑暗而恐惧时,把你的手放在他们身上,放在他们裸露的皮肤上,放在战栗的脖子上,他们就会安静下来。
而今天,疫情危机迫使我们彼此远离。我们不得不保持“社交距离”,以避免彼此肢体碰触。但是冠状病毒的流行实际上只是加剧了某种趋势,就是人与人日渐疏远的趋势。所有的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越来越少地触摸彼此的皮肤。不妨仔细留意一下,一天里,我们抚摸的最多的应该是我们手机的屏幕。生活里我们也已经习惯了各种非接触式付款,比如在面包店买东西,我们习惯了把将钱投入一个不会微笑的机器里,等它自动找零钱(而从前是卖面包的店主会微笑地和你说,你好,谢谢,再见)。
如今,孤独就如冰山一角,即使在夜总会里,我们也学会了独自跳舞,目光空无一物,我们假装不需要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任何人。我们从前跳慢舞时,肢体是缠绵在一起的,头贴在对方的后颈脖子上,任自己迷失在柔情里。而现在,时过境迁,这一切都过时了,落伍了。
2020年5月6日 (第五十一天)(后浪,前浪)
这两天看到微信群一片片后浪,前浪的波潮,今天终于把前两天没有关注的那个一夜之间刷屏的《后浪》视频看了几分钟。看完之后暂且先不说演讲的内容,先说说演讲的风格。
与其说视频里的男士是演讲,准确地说更接近于朗诵。我在国内上大学时经常参加朗诵大赛,每到重要的节日,还会有歌咏比赛。我这个南方人,普通话不够标准,却常常被选为歌唱前的前奏曲的诗歌朗诵者。那个年代朗诵诗歌,风格基本上都是抑扬顿挫、高亢响亮、声情并茂,或热情讴歌,或悲壮痛诉,我们需要用声音去感染听众,让他们产生共鸣,把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到了法国,几乎没有朗诵大赛的,但电视上偶尔会看到名人朗诵一段名诗,或一封脍炙人口的书信,刚开始时非常不习惯,觉得他们朗诵的语调平静、平淡、没有起伏、没有感染力。可是过了很久以后,他们平直舒缓的朗诵却被记在我的脑子了。
《后浪》里男士的朗诵风格是我非常熟悉的,经典的风格。现在说说《后浪》视频里的内容,前面感觉有些像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父母的苦口婆心,劝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今天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等等,以前我的父母也是这么和我说的,我现在也经常又再和自己的孩子重复这些话。
但是听到后面,愚钝的我好像也听出了画外音,尤其是这句“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这句潜台词意味深长,这意思似乎不仅仅是让后浪感恩,还要立场坚定。
我的父母没有和我说过如此的话,因为无论否定和赞美,我都是父母的孩子,我的弱小和强大,也与他们的教育有关。
2020年5月7日 (第五十二天) (解封 J- 4)
在5月11日截止日期的前四天,今天下午4时,在总理官邸,法国政府(总理爱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卫生部长奥利维尔·韦兰(OlivierVéran),内政部长克里斯托夫·卡斯塔纳(Christophe Castaner),经济部长,教育部长,劳动部长等各大部长)正式确认,从5月11日开始, 除马约特岛(Mayotte)外,法国解封,取消禁足,并宣布具体解封模式,法国将逐步恢复往日的节奏,但会依据各地区疫情程度的严重与否采取不同的措施,政府呼吁全国仍需严阵对待疫情,不可放松警惕。
大巴黎区仍然属于红色重灾区。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将保留给那些携有雇主证明出行原因的乘客,任何在公共交通中未佩戴口罩的人(11岁以上的人)将处以135欧元的罚款。
对至100公里以上的汽车出行,必须证明具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并填写新公布的“出行证书”。对于100公里以内的汽车出行,则只需提供住所证明即可,违反者将处以135欧元的罚款。
在6月2日之前,任何聚会不可超过10人。
学校将逐步恢复教学。法国的50500所学校中有80%至85%在下周开放,辍学或正在辍学的孩子将被优先接纳入学。
从5月11日开始,法国四十万家企业公司(近百万名员工)将重新恢复社会和经济活动。
一个记者问总理是否和总统在处理疫情这段时间出现分歧,产生矛盾,总理说,他和总统的关系三年来一直保持非常通畅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将会持续。
刚开始禁足时,法国人觉得不习惯,觉得自由被剥夺了,现在快要解封了,不少法国人有疑惑重重,怕出门工作有危险,总之,法国人民需要在解封后一段时间内适应另一种生活、工作方式。
2020年5月8日 (第五十三天)(解封J-3)
今天放假,每年的5月8日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日, 在美国及西欧国家被设为一个法定假日。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将德国投降翌日即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决定这一天为抗日战争胜利庆祝日。而对于战败国的德国,如何对待5月8日这一天,曾让德国人纠结了30年,直到1975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统的瓦尔特•谢尔才把这一天称为“解放日”,意为从纳粹主义中解放出来。同是战败国的日本,没有“二战纪念日”,只有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作为国定假日放假一天。
法国下周一就要解封了,不知为什么,居然有几分怅然若失。禁足的日子里,纵然有很多不自由的地方,可是整个世界忽然安静下来,我们失去了某些自由,却拥有了巨大的平静。我们在宁静中听到了更多的声音,思念我们淡忘的人和事,也看到了我们最需要的东西。解封后水流浮云般的繁华会再来,喧嚣会再来,我们的心重新浮躁,在流年里细数人情。
想起一首歌曲《知名不具》,它的歌词,
我在热闹的喧嚣中努力狂欢
大笑着调侃以掩饰我的不安
当人潮都散去
世界突然安静
才听见了我怅然若失的某种情绪
当光影都退去
沉浸于黑暗里
才触摸到我怅然若失的某种情绪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感
面对怀才不遇的难堪
我依然狂欢
面对犹豫不决的迷惘
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况
我依然狂欢
2020年5月9日 (第五十四天)(解封J-2)
还有两天法国就解封了,出门不必再在网上下载出行证明,除非在高峰期去乘(蹭)交通。今天早上去附近的小商场去买菜,一切又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从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到面粉鸡蛋,卫生纸,应有尽有,而且还有了花草卖。下周镇上的露天市场夜将开放,不过即使是一周的时间,我也希望不要等待,于是买了一棵薰衣草和一株不知道叫什么来着的花。
前几天姐姐看我在朋友圈分享外出拍到的玫瑰花,便给我发来妈妈今年种的玫瑰。自从妈妈前两年动了两次手术,房子前后那几小块自留地,她就不能自己动手了,可是她也不愿意让地荒芜着,于是定期雇一对收杂物的夫妻来帮她种菜,就是松松土,撒下种子,时不时来浇水。去年妈妈把楼上楼下的阳台做成半开放式的阳光房,南方雨天都多,天气不好的时候,妈妈可以在阳光房里活动,还可以在一步之遥的自留地摘菜,自给自足几天。后院的小块地有韭菜,紫苏,香菜,前院有萝卜,冬瓜,辣椒,豆角等等。
在自留地里妈妈也种了些花草,在南方,这些花草则没有什么季节性,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据姐姐说,妈妈最近种的玫瑰是一种新品种,我仔细看第二张图,嗯,真的没有见过这样的玫瑰花,花开后,里面的花一层层地折叠。我在电话里夸妈妈厉害,她非常高兴,说这种新玫瑰,花朵小,可芬香宜人,她一出门就闻到花香,心旷神怡。我不知道那朵小小的玫瑰是否有这样的魔力,但一定是因为它是属于妈妈的,她就认为它是最美的,如同小王子与他的玫瑰。
世界上万物难道不是如此,你在它身上耗费了多少时间,那么它对你就有多重要。
2020年5月10日(第五十五天)(解封 J-1)
昨夜雨骤风急,雷嗔电怒,浓睡无惊梦,解迷愁,今早烟淡雨初晴,打开窗门,去看花,只见,只见,绿肥红更艳。
看天气预报,明后几天都会下雨,这样也好,出门的人会减少。昨日新闻说,在一疫情绿色地带,又出现聚会而引起的传染,所以政府呼吁人们仍然需要减少外出,避免聚会。
今天是国内的母亲节,我却不知道,所以昨天提前写了母亲的玫瑰花。法国的母亲节还有一个月。
每个周日,我都会打电话给妈妈,基本上是她说我听,她常常是把一周的见闻积攒起来,然后一一和我说起,从亲戚,邻居,朋友,到柴米油盐,她会问我,这事我是不是说过了?我有时候说,没有,有时候说,是的,你说过了。妈妈也会说从前的事,说她自己的母亲,还说我们小的时候她没有像现在的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三个孩子。我马上告诉她,说你做得很好了,因为我记得小时候每次你给我洗头发,怕头发干不了,就抱着我,在小炉子旁,用手不断地梳翻我的头发,直到干了为止,才上床睡觉。
刚才打电话给妈妈,她告诉我她最近把一件毛衣完成了。我想起从小妈妈就帮我织毛衣,她织出来的毛衣细致紧密,而且平整,我出国后还为我织了好几件毛衣,几乎没有穿过,但每年整理壁橱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用手摸摸它们,那种厚实、柔软、保暖的感觉,就是母亲给孩子的感觉。
祝母亲 母亲节快乐!
祝亲人、各位朋友母亲节快乐!
日记后语
五十六天过去了,而我却觉得仿佛昨天才开始禁足似的,这两个月好像发生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像是做了一场梦,醒来了,日子便又会回到从前。
从禁足的第一天开始,我预感到自己会忘记一些细节,所以坚持每天写一点东西,尽管如此,生活里有很多的细节,我还是没有写到。让我最吃惊的,禁足宅家,刚开始怨声最大的不是孩子们,而是大人们。孩子们,禁足在家,几乎一直是快乐的,他们马上习惯了远程上课,他们在网上与朋友们每天见面,还做了不少美食,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强。慢慢地大人们也习惯了禁足的日子,人,也是可以被驯服的动物。
两个月不去逛街,不去餐馆,不用开车,除了采购基本用品以外,额外开销少了。此外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有时间整理家里,对烹饪,烘焙,园艺,甚至缝纫重新有了兴趣。很多法国人自认为,现在并不反感禁足,甚至有法国人发出口号,“若想幸福,就禁足吧!”
“人类的所有不幸都来自一件事,那就是不知道如何在房间里休息。 ”
布雷斯·帕斯卡
« Tout le malheur des hommes vient de ne savoir pas demeurer en repos, dans une chambre. »
Blaise Pascal
这56 天里,这条我熟悉的路,两旁的树从初春走到了初夏。
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时事政治】
- 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最后一场辩论 - 狭路相逢有备者胜
- 《致法国人的信》- 伊曼纽尔·马克龙
- 居伊·莫戈(Guy Môquet)的最后一封信
- 法澳世纪合同撕毁的后面
- 一切都是永恒的重启
- 5月8日,胜利抵达之日
【人文巴黎】
【人物】
- 被誉为有一千条生命的人-伯纳德·塔皮
- 拿破仑·波拿巴,历史上仅次于耶稣的人
- 我设计,故我在 - 皮尔·卡丹
- 卡尔·拉格斐 - 他,就是巴黎
- 法国的夜空, 一颗亚美尼亚的彗星陨落 - 怀念法国之声 查理·阿兹纳弗
【文学】
【散文】
【电影音乐】
- 《哦,玛丽,Oh Marie》 - 法兰西不朽的文化耕耘者和摇滚法国英雄走了,'我真爱你' (Que je t'aime)
- Chabadabada, 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
- Une femme amoureuse 《恋爱中的女人»
- 十月》( Octobre de Francis CABREL )
- 法国冰山香颂女神 – Françoise Hardy
- 智子的星空 ~ Charles Aznavour : 《带我走吧》
【旅游】
【疫情】
合作文章
Par une nuit de pluie, Lettre à une amie du nord, in ( 你我的《巴山夜雨》,娓娓道来!)
爱与不爱, in [情人节|致最爱的人 | 塞纳丽人诗坊 ]
再见,我的2018, in 【辞旧迎新,塞纳丽人行赋辞寄语】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阿Q: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人生天地间》法国巡演
巴黎《米拉波桥》Le Pont Mirabeau)诗意无穷,妙在各有所思!
[塞纳丽人行- n°123]
- 登录 发表评论
- 1635 次阅读